古人丁憂時期有薪水嗎? 丁憂 說到這憂,您可别瞎想,可不是什麼女憂男憂,這憂那憂之類的丁優制度,可是古代曆朝曆代官員需要嚴格遵守的一項制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古人丁憂時期有薪水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人丁憂時期有薪水嗎
丁憂
說到這憂,您可别瞎想,可不是什麼女憂男憂,這憂那憂之類的。丁優制度,可是古代曆朝曆代官員需要嚴格遵守的一項制度。
丁在文言文裡的意思是遭遇而憂的,意思就是憂患。
丁憂說的就是古代官員在任期間,遇到家中父母去世,不管你擔任的是什麼職位,上至宰相,下到小衙役。都必須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和官職,回家守孝27個月。
在這期間,你的吃穿住行都得在父母墳前,并且不得行婚嫁之事,不予吉慶之典,要停掉一切的娛樂活動。
那麼,古人為何要丁憂呢?丁憂制度又是怎樣産生和發展的呢?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古代的丁憂制度。丁憂起源于傳統儒家禮教中的父母死後子女應當守孝三年的習俗。這是春秋時期孔子所提出的。
他認為在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裡,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所以三歲前的吃喝拉撒,都是需要父母悉心照顧的。叫做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懷。所以在父母去世後,為了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情的感恩,也需要子女守孝三年。
在這三年期間,要斷絕一切的娛樂活動,要時刻沉浸在對父母的思念當中。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争鳴,儒家思想還沒能成為正統思想,為父母守孝
僅僅是信奉儒學的人自發參與的。并沒有形成一項國家制度。直到漢朝,漢武帝罷處百家獨尊儒術,将儒學變成了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提倡以孝之天下,所以就将丁憂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下來。
自漢朝丁憂被确立為制度之後,按照常理每名官員家中如遇喪事,都必須要停職回家守孝。在丁憂期間是沒有俸祿的,并且要離開朝堂三年的時間,這就使得原本的官位很有可能一去不複還。因為在官員丁優離職期間,朝廷也會派遣新的官吏補上空缺之位。
等三年丁憂結束,舊官想要起複之時,往往是很難官複原職的。再加上這三年脫離了自己苦心經營的人際關系網,極易受到政敵的排擠和攻擊。在曆史上,便有不少原本身居高位的官員,在丁憂期間而被政敵攻擊罷官革職的例子。所以就出現了當家中父母去世之後,隐瞞不報,想要瞞天過海的官員還是有的。而曆朝曆代,對于官員隐匿喪事不報,不守孝者采取的都是極為嚴厲的處罰。丢掉官職不說,甚至可能會人頭落地。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有些官員實在是太過重要,皇帝十分需要他留任,或者當時國家正處于戰亂。這樣的緊急情況完全抽不開身去丁憂的,這時皇帝便會下旨奪情。所謂奪情,就是皇帝親自下令剝奪大臣想要回家守孝的私情,以國家社稷的大局為重,留在朝廷繼續辦公。
那麼,除了官員外,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是否也需要丁憂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皇帝丁幽的時間就大大縮短了,隻需要27天。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嘛!如果皇帝也需要守孝那麼長時間,那整個國家豈不是難以正常運轉了嗎?
況且制度通常都是用來約束臣民的,而皇帝隻需要起到一個表率作用,做做樣子以示自己的孝順。
丁優制度從漢朝确立到清朝滅亡,共延續了2000多年。但時至今日,我國仍然有着守孝的傳統,隻不過這時間大大縮短了。一直以來,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