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和婚娶是人生最大的幾件事,但在婚娶中,民間常說:“甯娶寡婦,不娶生妻”。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些能夠流傳下來的話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
所以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被人嫌棄,在民間大衆眼裡不如寡婦的“生妻”又是什麼?
生妻這個詞最早出自于李陵撰寫的《答蘇武書》中,原文為“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李陵是西漢時期特别有名的一個将軍,是飛将軍李廣的孫子。
後來他在一次戰役中被匈奴俘虜,大漢認為李陵投降了匈奴,便誅殺了李陵三族,由此李陵娶了匈奴女人,在匈奴中安了家。
後來蘇武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19年。
而李陵在拜别蘇武時便寫下了這篇《答蘇武書》,這句“老母終堂,生妻去帷”也是李陵在誇贊蘇武,稱其在匈奴堅守多年,最終等到“老母去世,年輕的妻子改嫁”。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生妻”這個詞,本意是指年輕的妻子。
但因為整句“生妻去帷”,後來這個詞便逐漸演變成了别的意思,指代那些丈夫還活着,但卻已經和丈夫沒了夫妻名分的女子。
丈夫還活着,但夫妻兩人已經沒有夫妻名分,這種情況基本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女子主動離去改嫁,像蘇武就是這樣的。蘇武在出使西域前就已經婚娶,其妻子名為公孫醜。
但後來蘇武被匈奴扣押19年,一直沒有消息,所以公孫醜就改嫁他人,成為了“生妻”。後來蘇武回到大漢,但兩人已經不屬于夫妻關系。
另一種情況就是丈夫休掉了妻子。
古代休妻是很常見的,以儒家經典《禮儀·喪服》為道德基礎,古代人為休妻設立了7種條件,稱之為“七出”,分别為沒生出兒子、和丈夫以外的人發生關系、不孝敬公婆、喜歡在背後說人壞話、盜竊、嫉妒他人以及有重大疾病。
隻要滿足這7種條件,丈夫就可以毫無道德負擔地休掉妻子。
從整體來看“生妻”這個群體絕大多數都有道德上的缺陷,畢竟“七出”裡面除生不出兒子、有重大疾病這兩項,其餘五項都算是屬于有道德缺陷的範疇。
而像蘇武這種沒有休妻但和妻子失去夫妻名分的,在古代是少之又少,幾千年就這麼幾例。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民間所說的“甯娶寡婦,不娶生妻”的含義了。
寡婦死掉丈夫屬于被動,這并不能說明寡婦本身有道德缺陷。雖然在古代有“克夫”的說法,但總有不信邪的。
但生妻就不一樣了,一個女人一旦成為生妻,基本可以判定她有“道德缺陷”,古人認為娶回家是很不好的。
以古代的道德标準來看,寡婦在死了丈夫之後不改嫁能站在更高的道德高地上,但她若是改嫁也能獲取大衆的同情,畢竟封建時代死了丈夫的女人很難獨自生活下去。
雖然依舊會有對其“不守婦道”的評價,但寡婦改嫁的口碑比起生妻來說還是要好不少。
看到這有人會疑惑,生妻的誕生基本都是像蘇武這類事件,以及七出被休,那還有沒有特殊的情況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妻子休掉丈夫。
入贅在中國古代也不鮮見,男方因家貧入贅或其它一些原因到女方家裡做“倒插門”也是很常見的。在這種背景下,女方就有休掉丈夫的權力。
在現代人看來,倒插門這種事在古代很罕見,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中國的封建時代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整整有數千年,這麼漫長的時間段,自然會多次出現倒插門不罕見的時期,其中以唐朝最盛。
畢竟唐朝時期的女性地位相對中國整個封建時期來說是最高的,以至于出了像武則天這樣的人物。女性地位高了,倒插門這種事就會不斷出現。
在倒插門家庭的生妻群體中,倒是沒有“甯娶寡婦,不娶生妻”的說法。
在中國封建時代最原始的男尊女卑思想都颠倒的情況下,再去讨論寡婦和生妻哪個好根本沒有意義。
總的來說,“甯娶寡婦,不娶生妻”的說法是中國古代民衆的一種婚娶觀念,現代人看來很怪,但在古代卻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