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起了一年一度的年度電子書項目,目前項目組總共有 8 人,來自全國不同的城市。
我們各有分工,全部采用線上協作的方式開展工作。因此,會有很多的會議需要在線進行。
在召開項目啟動會之前我就在想,順便把現在的一些辦公協同産品都體驗一遍,看看他們的差異到底在哪。
首選的産品是釘釘,因為它的市占率最高,而且很多公司都在用它進行協同辦公。
聽不少人推薦過,說釘釘出了一個很不釘釘的功能,也就是這次我主要體驗的開會工具「釘閃會」。
我覺得這是一款十分神奇的産品,刷新了我對會議的體驗認知,以及對釘釘産品的一些固有印象。
接下來,我主要以「開會」這個場景為切入點,聊聊這類産品的需求特征和用戶價值。
(一)
我是一個比較排斥開會的人,在我看來,大部分的會議實際上都可以不開。開會不僅費時間,還費錢。
可能你們不知道,一家公司裡成本最高的内部協作其實就是開會。
試想一下,一會議室人坐在一起開 1 小時會,要花多少錢?
很簡單,把這些人的時薪加起來一算就知道。我想,沒有什麼内部協作比開會更貴了。
但是,在一個協作型組織内,你又不得不參與一些會議,目的是為了和别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
那麼,開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會議的目的隻有一個,搞定一件事情。
而高效地搞定一件事情,就成了這類産品的價值體現,也是相對于傳統開會方式的價值增量。
那麼,又該如何實現高效呢?後面我會說到。
一個會議由兩部分構成,分别是人和事情。
事情是主體,人是參與者。事情包括信息、問題、結論,而人則主要是圍繞事情開展溝通、協作、行動。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會議的基本框架,而搞定一件事情并達成目的,就是會議的核心所在。
在傳統的開會模式中,我們會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來提高會議效率。
比如,提前打印出會議議題發給參會人、用白闆記錄會議關鍵結論、用郵件群發會議紀要等。
但是,這種傳統的會議工具和方法也帶來了一些弊端。
比如,會上讨論的内容無法追溯,導緻後面行動中出現甩鍋推責。再比如,會議之間難以有效銜接,導緻開會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解釋之前的問題。
基于這些需求特征,在确定的會議框架下,産品能發揮價值的地方就是從工具和方法兩個層面去提升效率。
所以,一套高效的開會工具和方法,就是這類産品的價值主張。
前面提到,會議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搞定一件事情。
所以,以事為中心的理念可以成為産品價值主張的延伸,進而落地到産品解決方案上。
(二)
會議是通過公開的方式去陳述一些信息、抛出一些問題、得出一些結論。
過程中因為有人的參與,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作和行動,可以把事情落到實處。
這麼看來,會議就是人和事情間的一座橋梁。
一套高效的工具和方法,以事為中心的産品理念。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釘釘是如何「以事為中心」去構建自己的産品體系的。
總的來說,還是圍繞事情的三個核心因素,信息、問題、結論。
首先,他們的會議工具「釘閃會」實際上一個集成模塊,裡面包含了一系列工具的組合。比如文檔、視頻會議、會議回放等。
在線文檔的優勢就不用多說了,放在會議這個場景,文檔最大的價值就是實現信息的高效同步。
就比如我剛開完的這個啟動會,實際上是以文檔為起點,把需要參會者知曉的所有信息以及讨論事項都提前公示出來,這樣大家能提前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釘釘本身的視頻會議功能能很好的滿足讨論的需求。
這裡有個體驗上的小細節,即視頻會議的發起是可以跟文檔相結合的。也就是說,開會實際上就是圍繞文檔上的事情展開讨論。
讨論的是什麼?
讨論的是問題。
所以,以文檔為中心的信息同步再結合以在線視頻為主的問題讨論,就為會議的高效開展提供了工具基礎。
通過以上步驟,實現了會前和會中的效率提升,那會後呢?
(三)
一個會議的結束并不是以散會為标志,而是以事情被完全搞定為前提。基于此,會後的跟進和回溯就成了另一個需求。
我相信很多人開會都會遇到這麼兩個場景。
第一,會議記錄不完善導緻缺失一些關鍵信息,後面産生的甩鍋扯皮誰也說不清。
第二,會議形成的結論停留在口頭或者腦子裡,無法有效追溯。
對應這兩個場景,我發現釘釘有一個很神奇的功能「釘釘閃記」。
這個功能是阿裡達摩院提供的技術支持,非常厲害。
簡單說,這個功能能把會議過程中所有人讨論的内容錄制下來,并且同步轉換成文字,還能自動識别是誰說的。
會議結束後,這個回放就會同步生成,而且支持自動關鍵詞提取,還能手動從會議内容中搜索特定關鍵詞。
有了這個功能,上面提到的那兩個場景問題就能很好解決了。
除此之外,還有發言人倒計時功能、文檔穿屏協作功能、會議結論一件轉為待辦事項功能等。
結合上面提到的以事情為中心的三個核心因素,信息、問題、結論,衍生出來的産品方案就是文檔、讨論、記錄。
對應場景提供解決方案,就可以從工具和方法的維度去提高會議效率。
(四)
最後,如何衡量産品帶來的增量價值?
按照俞軍老師的價值體驗公式:用戶價值 =(新體驗 - 舊體驗)- 替換成本。
在開會這個場景下,工具和方法的升級帶來新體驗,相比舊體驗實現了效率的提升和時間的節省。
這個把時間和效率換算成公司成本,那就可以實現量化。
至于替換成本,主要考量公司和團隊的工作習慣和工具遷移成本。對于新公司新團隊來說可以忽略,對于成熟團隊來說需要适應。
但如果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時間節省足夠明顯,那遷移成本也可以被覆蓋。
除此之外,類似釘釘這種工具型産品還帶來了一個好處,即真正實現了工作上的異步處理。
相比于集中到一個會議室的同步工作模式,新方式在地域、空間、時間、協作上都實現了異步,這也是一個價值增量。
異步處理,這是當下緊張的工作節奏中所急缺的。
首先,過去我們追求即時通訊,有了聊天和電話。即時通訊是帶來了效率,但對于信息的深度呈現、結構化展現存在天然劣勢。
所以這就需要異步溝通、異步協作、異步處理,尤其是當每個人面臨并發工作時,各自的空閑時段并不統一。
這時候,文檔這種協作方式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在文檔中歸集信息,開會去讨論,快速解決問題。
其次,體驗下來發現「釘閃會」不僅是開會,其實通過模闆化的界面設計,可以将一個團隊一個公司裡的标準流程沉澱下來,變成團隊共識的協作方式。
以事情為中心,通過會議工具和方法對信息、問題、結論三要素實現效率提升,促成了産品價值的成立。
開會,是公司日常中的成本事項。
很多管理者往往忽略了會議方法的改進和效率的提升,這會直接反映在成本和産出上。
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能從流程和機制上改進原有會議模式的不足,但關鍵還是靠人來驅動。
工具産品,人是核心。
産品洞察
任何一款成功産品的設計絕不僅僅是功能和體驗的創新,更多是來自于對需求和價值的思考。
沒有核心理念和價值主張的産品,大多是沒有靈魂的。
以事為中心是一種産品理念,提供一套高效的開會工具和方法是一種産品價值主張。
任何成功且有價值的産品,都會有自己的靈魂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