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如何搭建HR三支柱體系,首先要明确人力資源的三個支柱模式,分别是COE專家中心,HRBP業務合作夥伴和SSC共享服務中心,這三個支柱像一個循環閉合的三角形,每個支柱各自獨立工作但又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閉環,一起服務于企業内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搭建HR三支柱體系首先應該從COE專家中心這個支柱來入手。專家中心COE是HR三支柱體系裡的指揮官,在人力資源戰略轉型中,它扮演着重要角色,那麼想要搭建一個合格的專家中心團隊,有以下三點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COE能力的提升。專家中心之所以能成為HR三支柱的戰略指揮部,那麼其過硬的專業能力就是立身之本,而大部分中國企業裡的人力資源團隊中通才居多,專才不足,如果企業想要快速提升COE團隊的整體素質,可以三管齊下,比如從業界招募有豐富經驗的COE專家、同領先的顧問公司合作、又或者是選拔有設計經驗的專才加以培養等。
第二,COE溝通能力的加強。專家中心需要加強HR三支柱内部的溝通與交流,使溝通變成常規習慣,并将關鍵溝通節點流程化,形成閉環。舉個例子, COE制定的人力資源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廣泛,如果COE和HRBP溝通不暢,将無法确保人力資源政策正确的釋放到業務部門,也就無法支持業務的發展。所以三支柱之間隻有加強深入的溝通,才能在工作中緊密的配合。
第三,COE資源的共享。根據統計,有77%的HR三支柱模型的公司裡隻會設置一個COE部門,而不會在更低層級的組織設置專家中心,這是由于人力專家資源往往非常稀缺,如果在每個業務單元裡都配備專職COE專家,往往不太現實。這也就要求COE專家資源需要在全公司内部共享,建立透明、高效的彙報機制,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的人力資源使用最大化。
舉個例子,在騰訊公司,COE是最先成立的HR三支柱之一,經過數年年的探索和變革,騰訊裡的COE組織架構由不同的職能構成,包括騰訊學院、薪酬福利部、企業文化與員工關系部等組成,而每個部門又下設很多分支子部門,看似分散的架構,實則内部核心都是聚集在COE專家資源的共同管理之下,通過聚焦精兵強将把組織的活力發揮到最大值。
在搭建之前,我們應該深刻的理解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RBP比傳統的HR到底有哪些優勢?
首先兩者之間最直觀的區别是傳統的HR是獨立部門,根據不同的模塊獨立分工,單打獨鬥,各自處理任務型的工作,比如負責招聘的同事可能隻做招聘,負責培訓的就隻做培訓,他們習慣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很難去突破崗位和職責邊界。而HRBP是放置在各個業務部門當中的人力資源專家,他們不僅懂人力資源,也懂業務,是業務部門的得力助手,幫助業務團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總之,HRBP除了與業務部門緊密配合之外,還需要洞察行業、産品和客戶的趨勢和變化,不斷調整人力資源相關政策,動态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
而對于HRBP支柱的搭建,有三個要點:分别是「一個導向」,「兩類知識」和「三闆斧」。
一個導向指的是:「業務導向」,HRBP必須從職能導向轉向業務導向,以業務為導向的HR首先要做的是分析、識别業務需求,根據業務部門的需求提出相應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因為過去傳統的HR都不是從業務需求出發,隻是解決表面問題,未解決深層次問題,因此,HRBP首先要颠覆思維,以業務為導向設定工作目标,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實際的問題,成為真正的業務夥伴。
其次是HRBP必備的「兩類知識」。第一類是人力資源專業知識,這是HR的立足之本,也是業務部門所欠缺的。過硬的專業素養是HRBP産生專業影響力、體現職位價值的基礎。第二類是業務知識,HRBP作為業務合作夥伴,那麼最基礎的就是要懂本公司以及整個行業的業務運作模式,形成對業務的敏感度。不僅如此,HRBP作為戰略夥伴還要有前瞻性,要在認知和判斷的基礎上及時發現新的業務戰略機遇,并通過人力資源方案提供戰略支持。
第三點是HRBP必備的「三闆斧」。三闆斧在這裡的延伸含義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需要太多,把最簡單的招式練到極緻,就都是絕招,HRBP的三闆斧可以總結歸納為感知、診斷、推動。
(1)感知。HRBP處在業務團隊中要善于感知組織冷暖、體察員工狀态、了解業務需求。團隊的氛圍對于最終業務績效的創造有很大的影響,因此,HRBP首先要能夠感受到整個團隊的氛圍,經常與員工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态、遇到的問題、需要的支持等,以提升員工滿意度。
(2)診斷。在業務環節中,由于業務人員大多關注短期目标的達成,不具備大局觀,尤其是在業務變革過程中。作為業務部門的HR咨詢師,HRBP要憑借敏銳的業務洞察力、前瞻性的思維方式、長遠的目光來診斷業務環節中的問題,并提出可解決的方案,為公司和部門建立可持續的競争優勢。
(3)推動。當今時代,企業外部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HRBP應對變革的能力對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當業務發生變化時,HRBP要和公司管理層配合,以更好地推動組織變革的進程。當HRBP真正轉變為企業戰略和文化大使、業務部門的HR咨詢師、員工管理的政委、變革管理者這四大角色的時候,HRBP就真正落地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了。
說完了HRBP,最後,我們來學習共享服務中心SSC的搭建。我們前面說過,共享服務中心是HR三支柱裡的作戰後台。一個好的共享服務中心能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簡化流程,資源共享等各方面提供更大的競争優勢,但是SSC的搭建并非易事。
數據統計表明,企業自建共享服務中心的失敗率接近70%,即便成功建立并正常運轉,平均耗時也需要有5~6年。既然SSC體系搭建的失敗風險如此之高,那麼企業首先要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思考是否滿足建立SSC系統的條件。要知道SSC支柱的搭建需要依靠大量數據信息,流程化的工作量作為訴求,如果公司體量較小,相關工作較少,可能就不适合花費大量精力和成本去搭建SSC。
一個好的共享服務中心系統設計包含三個方面,分别是「IT技術的提升」、「内容設計」和「交付模型」。
首先,IT技術是支撐SSC的平台運營、數據分析的重要工具。要知道SSC的是為全公司的人員提供數據和信息咨詢工作的,需要通過大量的網絡或者内部的系統資源為員工來服務,而這必須用到遠程信息技術,而這些都依賴于組織的IT技術是否成熟穩定。
其次,内容設計是SSC的重點内容。人力資源工作中的事務性咨詢服務主要由SSC來完成,比如大量的數據咨詢服務,像是工資計算、福利管理、檔案管理等,合理正确的内容設計才能正在使SSC發揮相對應的價值。
最後,SSC的交付模型決定了它能否有效運行。目前最受青睐的共享服務交付模型是「分層服務模型」,這種交付模型把人力資源的工作角色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負責直接與客戶接觸,處理基本的人事咨詢;第二層負責提供關于特定職能規則的更詳細的幫助;第三層負責解釋更複雜的政策和戰略層次問題。在該模型中,大部分的日常咨詢工作可以通過第一層得到解決,第二、三層的SSC員工則負責政策規劃及戰略性活動,如薪酬福利的規劃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共享服務交付模型,這将決定了未來SSC員工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要求。
舉個例子,中興通訊是最早引進SSC共享服務體系的,在2007年,中興就從企業整體角度出發,建立綜合的大共享服務中心。它主要集中的是财務、人力等部門的事務性工作,通過工作的集中整合,提供信息化的高效處理服務,打破傳統的分節分部門處理的模式。比如員工出差,在過去員工需要到自己所在部門進行申請,到行政部門訂機票,出差回來到财務部門提出報銷申請,整個流程跨越多個部門,耗時耗力且效率低下。随着中興内部大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員工隻需進行簡單的申請,SSC可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員工輕松搞定多個部門的事務。
以上就是關于企業如何搭建人力資源HR三支柱模式的步驟,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參考資料:基于2017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HR 三支柱:人力資源管理轉型升級與實踐創新》
關注@愛閱知識館,一起陪你知識充電,開啟有趣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