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月中旬,長白山人參果實就快要紅了,也就是說人參的采挖旺季就要到了。參農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三個月。參農有喜悅。也有期盼,還有些擔心與不安,尤其以林下種植人參的參農心情最為複雜,守着一片山十幾二十年真的太久了,每一顆參都應該具有野性和靈性讓參農多換一些錢。(我們評價一顆人工培植人參品質優劣比較抽象的說法是具有純野山的野和靈。)
快要成熟的人參果
紅盈盈的人參籽
近20年随着農業科技的發展,和生态環境的變化,人參種植業也悄然發生着改變,随着純野生人參越來越少,林下人工培植人參成為了人參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基礎。人參鑒别技術開始不僅僅局限于區分純野山參和各種人工培植人參,也擴展到移山參和野山參的質量分等,在林下種植中無論是移山參,還是野山參(林下野播籽山參)都是仿野培植人參的一種方式,溯本求源,人參的根,人參的魂還是在山裡。
林下培植的人參
林下參籽貨基地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林下培植的人參主要以15-20年為主,更高參齡的參很少,一方面是參農等的時間太久了,對變現的期待太迫切了,另一方面哪裡都可以撒種,但不是人參長在哪裡都能活那麼久。雖然參農會進行适當人工幹預,每年仍然有一部分會被自然淘汰死亡。有統計數據表明20年上下籽貨,假如最初種下的三萬苗,最終隻能采挖到兩三千苗。自然淘汰死亡率高達85%-95%,殘酷的自然淘汰不禁讓人對參農心生憐憫!參農在林下培植人參時是有選擇性的選山,然後随機的撒種或移栽秧苗,不過大自然的選擇始終是定向的,那就是适者生存!适合人參生長就繼續活下去,不适合就淘汰掉。活下來的,并且活的好的,一顆五形俱全(五形指蘆、紋、體、須、艼)的參一定需要環境因素的成全。殘酷的自然生存法則成就了百草之王的美譽,我們無法複制完全相同的生态環境,我們也因此找不到兩顆完全一樣的野山參。
正在挖神的參農
剛挖出來的人參
中國的農民是最勤勞,最不惜力氣的。
人參品鑒的根本還是對人參生長過程的追溯。是對光照、植被、溫度、濕度、土壤等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幹預的綜合評估,環境因素最終都通過無形的時間,轉化成有形的人參形态,以差異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蘆、紋、體、須、艼的差異化,一定是環境因素中的一項或者幾項多一點或者少一點日積月累年複一年作用在人參上的結果。人參等級定評标準更像是一套專門為人參量身打造的以自然法則為基礎的評價體系。
我們尊重自然,也敬畏自然,順勢而為是參農的生存法則。
懂人參才會選人參,我是教你選人參的福先生,覺得我說的有用收藏關注并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