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句俗語:"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嫁着馬骝随山走"。
這個版本好多,其他地方也有:"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嫁個羊兒滿山走"。
"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嫁條扁擔抱着走"。這是一句諧音訛化而成的俗語,
被訛傳的俗語:“嫁雞随雞”,原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輩子。随着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原句出自宋莊季裕的《雞肋篇》原文乃是:“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 宋·趙汝鐩《古别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展轉思。” 與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本來就是不同的出處!
相反,嫁乞随乞的說法隻是民間傳說,
相傳在宋朝年間有一個楊員外,員外有一個女兒叫楊秀英,有一天員外覺得自己财大家大業大,就高興的說:“諸事由人不由命。”他女兒說:“不對,是由命不由人。”員外聽了很生氣,就說:“你真的認為由命嗎?那明天我就把你嫁給街上要飯姓王的小子。”女兒說:“您随便,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員外後來真的把女兒嫁給那個讨飯的。
嫁給王小子後,他們夫妻雖窮,可是夫妻和睦,夫唱婦随,舉案齊眉,生了兩個男孩,取名:金梁和玉柱。
後來宋朝八千歲趙德芳訪子,據說這個王小子就是趙德芳的兒子,小名叫“碗劃”。就這樣楊秀英夫妻被趙德芳接進京城。好一個由命不由人呀!(聶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