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學學生手繪的校園一景,學生公司把它做成了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進才中學學生手繪了“貓校長”、教學樓等圖案,學生公司把它制成了手賬貼紙。受訪者供圖
“做生意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是賺到錢就可以跑了,要考慮到設計、宣傳、聯系廠家、銷售、售後等所有環節。我們公司曾經有個強勁的競争對手,産品漂亮、知名度高,但由于銷售和售後環節存在瑕疵,非常可惜地倒閉了。”這是上海市進才中學JA學生公司社長姚俊宇總結的“生意經”。
“學生公司”是近年來上海一些高中流行的校内學生社團,面向校内師生銷售明信片、鑰匙扣、卡貼、校服熊等文創産品。事實上,除了學生公司,中學生們的課餘生活還有衆多選擇:辯論社、攝影社、心理社;服裝秀、課本劇、文藝晚會……
這些豐富多彩的社團和活動往往由學生自行組織運行。在校方和老師“放手”的同時,這群“小大人”們發揮着奇思妙想,在“象牙塔”裡也能學到書本所不能給予的知識和才能。
把校園文化做成産品
“在這裡,你可以一支畫筆繪出創意,見證它實體化的過程;可以模拟公司運行模式,鍛煉你的管理能力。頭頂有月光,亦可拾起滿地的6便士。”去年暑假,進才中學JA學生公司用官方QQ号向新生發起入社邀請。
今年高二的姚俊宇曾擔任JA學生公司社長,負責統籌設計部、營銷部、管理部等50多名“員工”。去年秋天,公司開發了“現象級産品”——校服盲盒。因為産品和時下潮流相契合,這款原本針對高一市場的商品,最終銷量是預計的數倍,不少高二、高三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前來聯系購買。“所買到的不僅是一種精細的設計,一個新穎的創意,更是一分令心髒怦怦跳的刺激。”公司的營銷文案這樣寫道。
學生公司之所以風靡,與産品蘊含的校園文化密切相關。
“英語和你沒有緣分,但我和你有啊!”“這是上課鈴,還是下課鈴?”“真真的懂啦?”“你們可以質疑我的物理,但不可以質疑我的畫畫。”課堂上,老師們的個性語錄總能成為同學們津津樂道的“梗”,而JA學生公司就把這些有趣的語錄結合手繪漫畫形象,設計成了明信片。“我們在設計前會和老師溝通,教師節發售的時候,還會送給相應的老師。”姚俊宇說。
進才中學有隻被學生稱為“貓校長”的著名貓咪,也成了産品設計元素。這隻名叫“布丁”的貓,因為會在晚自習的時候進教室“檢查紀律”,還在新生考試時跳到講台上“監考”,同學們很喜歡它。後來,“貓校長”被畫成了不同風格的手繪作品,設計成了帆布袋和卡貼,這些産品在校園裡成為潮流。
上海市建平中學在4年前就開創了學生公司,負責人黃欣怡告訴記者,她最引以為豪的産品是有“金蘋果”元素的金屬校徽和帆布袋。“因為學校門口的‘金蘋果’雕塑,同學們一見到金蘋果就會聯想到學校的特色和文化。校徽和帆布袋既好看又實用,看到同學們幾乎人手一個,我們特别有成就感。”
在“象牙塔”裡也能當“社會人”
在姚俊宇看來,在學生公司能體會到課本上沒有的“成人化的商業模式”,在真實的生産消費流程中得到樂趣。“在我還是社員的時候,在銷售方面收獲很大。與人溝通交流、說服對方購買我的商品都是學問;隻有考慮到生意中的每一個環節,真誠地對待每一位顧客,才能把生意做長久。”
别看隻是在校園裡的“小打小鬧”,這些熱衷參與各種課外活動的中學生,會把每一次體驗當成真實的工作。
朱爍是進才中學文藝部部長,參與組織過校園歌會、運動會入場式、迎新晚會、服裝秀等多項活動。例如,服裝秀活動中,服裝設計、制作和展示全程由學生自主完成,每個班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等主題,制作10套以上衣服,而文藝部要負責統籌規劃各班制作流程和最終展示環節。“盡管大家都手忙腳亂地擠在一個小房間裡制作,甚至有衣服是用訂書機縫起來的,但大家都很認真、投入。”一位同學回憶說。
另一項很受歡迎的活動是“課本劇”表演。以課本和教輔書内容為主,學生需要自己寫作劇本,設計服裝、化妝和表演風格,并在整個年級面前表演。朱爍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有班級表演了《麥克白》片段,“劇組采用了具有沉浸感的表演方式,每位演員出場時從觀衆席起立走上台;劇本設計和服、化、道也都很完美。”
和藝術組的老師交流後,朱爍理解了“課本劇”發起者的深意:學生成為演員的幾率是很小的,表演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如何扮演好家庭、公司、社會上的不同角色,學習身處複雜環境時應該如何應對?
進才中學學習部部長楊沈蘊告訴記者,她所在的部門負責傳遞同學們對“名人名家講座”的要求,而學校會嘗試邀請相關領域的名人來做演講。“有段時間女排奪冠成為熱議話題,有同學說特别喜歡惠若琪,最後雖然因為日程關系沒有請到本人,但是請來了舞蹈家黃豆豆。他講述了自己跳舞的經曆和舞台背後的故事,同學們非常激動,現場人聲鼎沸”。
朱爍說,學校尊重學生的創造力,在關注學生的同時盡可能“放權”,願意滿足學生的種種想法。“去年的服裝秀因為禮堂在翻修,沒有舞台燈光,學生們自發給老師寫聯名信,要求請外面專業的團隊搭台,最後竟然成功了。這讓我真正體會到學生會的作用和價值。”
在社團活動中收獲隐形财富
建平中學學生公司負責人黃欣怡告訴記者,盡管公司運作有營利,但這些錢都會用于支持學校運動會、金秋賽歌會等活動;義賣時獲得的款項,也會由學校捐給上海市慈善基金。“就在這個寒假,我們參與了為武漢募捐的活動,用營利的1000元購買醫療物資支援國家抗疫,這對我們整個公司有很大意義。”
對黃欣怡來說,每一屆學生傳下來的奉獻精神是她最大的收獲。在她剛進公司、要去不熟悉的高年級宣傳産品時,高三學長會在繁忙學業中抽出時間帶着他們,“當時有人問,為什麼高三了還在忙?得到的答案是‘一日學生公司,終身學生公司’。”在義賣活動時,如果售賣崗位人手不足,也常有高二、高三學生主動來“加班”。
也是出于這份對集體的奉獻精神,公司會在每個畢業季免費為高三學生制作畢業紀念冊。“我們會設計獨特的手繪封面,聯系校園電視台要一些經典的活動照片,還會找高三的老師寫寄語。因為頁數多、用銅版紙印刷,成本比較高,公司甚至會虧本,但大家都很有熱情。”
黃欣怡覺得,經營學生公司的體驗對将來步入職業生涯很有助益。去年,在參與建平中學特有的兩周“職業體驗”活動時,她去了位于陸家嘴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實習,參與了民族品牌工程宣傳和一個大型講壇的籌備工作。“相當于是步入了社會,會發現很多地方和學校不一樣,比如籌備活動需要清晰的全局觀、缜密的邏輯思維、高效的管理能力和較高的語言文字素養。但我也發現,學生公司和社團活動和正式職業有相似之處,所以,在校園積極參與活動,是對我們能力的鍛煉。”
在建平中學,這幾年最受矚目的活動是“國慶通宵夜”:從9月30日下午到第二天白天,學生自發導演歌舞表演、冷餐會、遊園會、主題班會和視頻直播等節目。擔任過直播導演和主播記者的劉怡然告訴記者,視頻直播的形式是畢業後創立了傳媒公司的學長回校發起的,後來這一節目成為傳統。
直播節目考驗組織者的溝通協調能力。劉怡然說,為了最終呈現完美的節目,導演組需要精确安排各闆塊活動的人員和出場順序,算好相應的時間和地點。“那3周熬了很多夜,活動當天累到‘裂開’,但這是一種十分充實、快樂的别樣感受。”
另一位學生導演鄒文骥在分享文字中這樣寫道:“這次的活動前我獻出了許多個人的娛樂、休閑時間,當天也幾乎都是在工作中度過。但我認為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在這個特殊的課堂中,我們學到了許多平日裡無法習得的知識,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樣的隐形财富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手記
我也許不懂你,但是我要支持你
“學校喜歡我們主導一些事情。”采訪時,幾位中學生不約而同地指出這一點。而在之前與一所高中團委老師交流時,她表示,因為代溝,她看不懂現在高中生對街舞、手賬、彈幕視頻網站等新奇事物的愛好,但學校仍尊重學生的“多才多藝”,對于學生提出的創意和請求,總是先考慮如何滿足。
在采訪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識正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一位高二學生說,她的初中老師告訴學生,高中老師不會管你們愛不愛學習。但真的踏入高中後,她感受到的是一種“輕松但緊密”的師生關系。尤其在高一階段,學習壓力相對較小,老師更注重引導學生适應學校環境和高中生活,在課堂内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形形色色的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确被激發起來了。文藝晚會上有大家自己設計排練的歌舞、校園劇、相聲、小品,還有新穎的“熒光秀”;有學生把流行歌曲重新填詞,制作了畢業季的紀念視頻;學生公司裡不乏能使用數位闆的手繪高手,還有社員因此對經濟學産生興趣,并在“上海高中生經濟論壇”上獲了獎。
一位高三學生說,校内大大小小的活動幾乎都由學生主導,老師不會起很大的作用;部門之間的聯動也是負責人“發條子”去溝通,學校裡有一張無形的管理網。經曆了這些活動,學生會發現及時溝通、臨場應變能力的重要性。這些不能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就這樣鍛煉出來了。
另一位學生說,學校設立了專門的“權益保障部”,學生可以提出意見,甚至與校領導面對面溝通。我想,這項機制的存在,是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有些權利是需要争取的”這一成人社會的道理。
比如,前段時間,上海天氣濕熱,學校原本規定30℃以上才能開空調,而那幾天的氣溫一直在28℃到29℃之間徘徊,有學生以“體感溫度已經到達了30℃”為由申請開空調,學校很快就“安排上了”。學校食堂裡也放了收集意見的小箱子,隻要學生提出的要求合理,基本上都會得到滿足。
自由的風氣和包容的态度,值得複制到更多的學校。(記者 魏其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