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下:《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曆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今天我們不讨論歐陽詢楷書是否第一,但《九成宮醴泉銘》是具有代表性的楷書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主要以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為例,具體解析楷書的主筆規律。
首先我們先引進一個主筆的概念。清代學者劉熙載在他所著的《遊藝約言》中說到了這麼一段話: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争此一筆。換言之:主筆就好像是電影中的男主角,長得又帥,又有錢,還有一大群迷妹。而其餘筆畫,就是配角,就是大街上的路人甲,路人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說到這,大家應該對主筆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那就是主筆如衆星拱月般突出。那具體到楷書中,主筆有什麼特點呢?我簡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主筆一般寫得長,比其餘筆畫(我們簡稱次要筆畫,次筆)都要長。
(2)主筆一般寫得粗壯,節奏分明,其餘次筆寫得比主筆細,節奏單一。
(3)主筆一般形象鮮明,次筆雷同,近乎于千篇一律。
具體到楷書基本筆畫一般就是,長橫,寶蓋頭,這類橫向延伸的筆畫;長豎,豎勾,縱向延伸類筆畫;長撇,長捺,戈勾,心勾,浮鵝鈎,橫折勾,門字框作主筆。下面看歐楷中的字例。
長橫做主筆
寶蓋頭做主筆
長撇,長捺做主筆
戈勾做主筆
心勾做主筆
浮鵝鈎做主筆
門字框類做主筆
通過以上字例,相信大家對主筆有了直觀的認識,也了解了主筆的特征,下面咱們接着說次筆的特征,了解次筆特征,有助于提高我們臨帖效率。
次筆的特征:
(1)次筆一般寫得短,比主筆要短很多,很明顯。
(2)次筆一般節奏單一,不如主筆節奏鮮明。
(3)次筆一般整體感強,很多筆畫雷同,作為背景出現。
總結出次筆的特征,并不需要大家去記住那些筆畫是次筆,隻是對次筆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簡單一句話,除了主筆,其餘都是次筆。說完了主筆,次筆的主要特征,大家也應該都掌握了主筆,次筆的特點,下面真正進入到今天的主題:主筆突出,收放有度。下面引入“收放”的概念。
董其昌《畫禅室随筆》中說:“作書之法,在能放縱,又能攢促。每字失此兩竅,便如晝夜獨行,全是魔道矣。董其昌所說的“放縱”和“攢促”,說的就是收放關系。
董其昌在《畫禅室随筆》中又說:“作書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在一字之中,如果筆筆都收縮,就會顯得拘謹缺乏生機,如果筆筆都伸長,必定松散無神,毫無美感。所以在一個字中,隻能有一筆(主筆),應該誇張寫長,寫粗,努力誇張,掙表現,出盡風頭,這就是“放”。其他次要都應該收縮,雷同處理,作為背景牆出現,這就是“收”。一字之中,有收有放,才能達到孫過庭說的“和而不同”,極具美感。下面再看具體字例解讀。
九成宮與印刷體對比
這個“氣”字,相信大家首先能夠找出他的主筆是紅色的勾,而其他筆畫都是次筆,黃色部分的橫畫都是寫得很細,很短,節奏單一,而且寫得很斜。為什麼要寫斜呢?這就是楷書中常用手段“先造險再破險”先制造不平衡,再去打破平衡。這幾個橫畫整體都呈現往右上飛動的趨勢,很不平衡,而這個勾一寫上去就打破了平衡,這個字就很穩定,但又顯得不呆闆。與印刷體的“氣”字,一對比,那個字更美,一眼看出。
“武”字也是一樣的,我們會想是不是其他主筆也有一樣的規律呢?由于篇幅有限,至于“先造險再破險”這個具體方法,後面的文章會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不感興趣,就此略過。繼續說主筆,在一組橫,一組豎,一組撇,一組捺中都要分出主筆,努力表現,誇張主筆。
這個“三”字,最後一筆作為主筆,寫得比其餘筆畫要長。總的來說,主筆長橫很穩定,這樣整篇字才協調,各位書友可以去翻翻字帖就會發現,字帖中所有的主筆長橫的傾斜程度都差不多。“
“多”字最後一筆為主筆,寫得比其餘撇畫要長。
“述”字本來有兩個捺畫,但古人雲:“燕不雙飛”,所以分清主次,另一個捺畫,以點代替。
楷書結構解密系列的主筆突出,收放有度,就解析到這。楷書結構中其他的“疏密勻稱,計白當黑,比例得當,中宮緊湊”等特點解密,還會在以後陸續推出。以上為一家之言,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覺得有道理,有用的,也歡迎各位書友收藏,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書友。也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您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