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2018年德州中考試題中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除我國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瑪雅文化、新西蘭的毛利文化等,開發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則居從屬地位;可見人類在審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約而同的一緻之處。 (節選自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答案:作比較,拿我國和外國的崇玉情況比較,說明在審美情趣上的一緻性——都喜歡真玉;
這個句子是不是作比較呢?
初中生正式接觸說明文,是在2016版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這個單元的課文篇篇經典。尤其是2021版八上教材,又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重新編入教材。讓這個單元的五篇文章各具特色,讓學生集中感受了生活中的各種風格的說明文。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說明方法中的作比較是一個難點——似乎很明确,有時又很模糊。典型的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的例句列舉如下:
1.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中國石拱橋》
2.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蘇州園林》
3.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
4.它從地面到碑頂高達三十七點九四公尺,有十層樓那麼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四點二四公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5.每幅浮雕裡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種區别是由于它們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開始,所以把掘出來的廢料堆積在地面。蟬在幼蟲是從地下上來的,最後的工作才是開辟大門口。因為門還未開,所以不可能在門口堆積泥土。 ——《蟬》
7.畫中人物有五百多個,形态各異。采用兼工帶寫的手法,線條遒勁(qiú jìng),筆法靈動,有别于一般的界畫。 ——《夢回繁華》
以上例句均采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其中1、2、是具體的物與物對比(堅固程度不同),3、6是類與類對比(風格迥異),4是數字和實物對比(數字/大小接近),5是不同類的物——浮雕的人物跟真人對比(大小相近),7是具體的物《清明上河圖》跟一類物(界畫)對比(風格迥異)。原來對比有這麼多具體情況,綜合起來說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比出不同點,另外一種是對比出大小。後者還可以這樣表達,我校的藏書是同類型學校的藏書的兩倍。此例也是對比出了藏書數量的大小。
結合上面課文中的範例,大家說說,德州中考題中的例句是作比較還是舉例子?或者是二者兼有?
我認為,舉例子是一定有的。沒有找到類似的“異中求同”的作比較範例。
大家見過德州考題這類作比較嗎?如果有,麻煩您提供一下,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