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洋洋灑灑數萬言,包含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多方面的學說和思想。細讀其中關于選賢任能的諸多論述,感覺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求賢若渴之心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身處諸侯紛争、硝煙四起、百家争鳴的戰國時代,孟子已經認識到尚賢重才的重要性。
在《公孫醜上》一篇中連續兩章談及用才問題,第四章講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
雖大國,必畏之矣”,将重用賢能作為一國立足的重要條件;在《公孫醜上》中講道,“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于其朝矣”,為我們描繪了“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的美好圖景;他對齊宣王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放寬了曆史的視野,将世代建立功勳的官宦之家作為曆史悠久國家的鮮明标簽。
對于不重用賢才的危害,孟子也有清晰的認識,“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衆也”,“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将其上升到政廢國亡的高度,令人警醒,發人深思。
當前,我們的事業發展急需各方面優秀人才,也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創造了廣闊舞台。
對于領導者而言,要強化“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樹立開放思維,涵養開闊胸襟,敢為事業用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帶動形成愛才敬才的良好風尚,進而形成群賢畢至、英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知人善任之智
選賢任能、廣聚英才是篇大文章,需要有大智慧、高境界。
人才怎麼選?
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章中,孟子一連列舉了六位聖賢在困難憂患中崛起的事例,“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為世人增添了在逆境中奮起的動力,從另外的角度講,也啟示領導者選人用人要拓寬視野,“英雄不問出處”。
對于一個人賢能與否的考察,孟子給出了有效方法——“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走群衆路線”、注重群衆公認。
孟子也注重“德”的考察,關于後羿被自己的學生逢蒙所殺一事,他認為後羿對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結果招緻殺身之禍,這與我們今天強調加強對幹部德的考察和道德品行教育是相通的。
人才怎麼用?
孟子主張依據社會分工量才适用、各盡其能,“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每個人不可能也沒必要親自制作所需的物品,再優秀的人才也不會事事精通,正所謂“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使用人才應該用其所長、用當其時,力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孟子還提出,“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讓德才素質高的人影響帶動素質相對較低的人,從今天的視角看,這體現了發揮人才示範引領作用的思想,對于我們放大人才效應不無啟發。
人才價值怎樣評價?
孟子的學生公孫醜困惑于君子不種莊稼而“白吃飯”,孟子給出解釋: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國君用他,就會安定富足,尊貴榮耀;學生們跟随他,就會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忠誠而守信用。還有誰比他的貢獻更大呢?
這啟示我們,評判人才的價值,不能局限于一時一事,而應樹立全局視角,增強戰略眼光,對于貢獻突出的,要給予褒獎激勵,讓其得到合理回報,以此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性。
大度豁然之量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關鍵在于惜才敬才,既要禮賢下士、敬重有加,更要襟懷寬廣、容人之短。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再優秀的人才也不會十全十美,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樂道忘勢”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
孟子講道,“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緻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樂道忘勢的賢才毫無趨炎附勢的企盼,即使是王公貴人,如果不能對他恭敬地盡到禮數,也不能夠多次相見,更何況要做臣下呢?
有才能的人,多有驕傲之心,恃才傲物者有之,孤芳自賞者有之,盛氣淩人者也有之。
怎樣用好人才尤其是有“棱角”的人才?
接納“不完美”。尊重人才個性、包容人才缺點,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增強人才的獲得感。“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如果人才感受到領導者的珍視、敬重,必定心悅而誠服,以優異實績報答知遇之恩。
搭建創業平台。“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如果一個人缺少必要的領導者的信任支持,即便本領再大,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要着力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讓他們心無旁骛幹事創業。
寬容失誤失敗。有錯誤的勇士仍然是勇士,沒錯誤的庸人還是庸人。對于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失敗,領導者應持寬容态度,旗幟鮮明鼓勵探索、支持創新,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成就事業、實現價值的寬松環境。
-END-
文章刊載于《學習時報》
2016年03月03日 第A6版:讀書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