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是如何而來?萬聖節前夜(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于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颠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萬聖節是如何而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萬聖節是如何而來
萬聖節前夜(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于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颠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傳說一
萬聖節前夜奇裝異服的孩子們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秋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于是人們就在這一天 ,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吓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到了公元1世紀,占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蕩的妖魔。這也就是現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象征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1]
傳說二
萬聖節前夜漫畫
萬聖節及萬聖節前夜也來自于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釋。萬聖節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Samhain,薩溫節),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秋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為了吓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鬼節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日子,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在這個時候悼念他們死去的親友。這些人相信, 死去的靈魂會在這一天來到人世間,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們燃起篝火,舉辦盛宴以求好運。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颠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然而,異教徒除了在萬聖節對天主教聖人們表示尊敬之外,仍繼續在10月31日慶祝鬼節。
萬聖節前夜漫畫
萬聖節這樣有趣,是因為異教徒沒有聽從教會。他們在萬聖節繼續沿用許多鬼節的儀式,有些儀式仍然存在。實際上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夕傳統最初來自于愛爾蘭的移民,于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于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節前夕。參考資料
1. 不給糖就搗亂 萬聖節的來曆你知道嗎? [引用日期2018-01-03]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用戶1751396847430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