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成語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産,蘊涵着豐富的精神内涵,被譽為漢文化母語中的活化石。成語來源廣泛,不少有地域特色,有曆史沉澱,有人文色彩。
華陰是曆史悠久的文化發祥地之一,不少成語跟它結下不解之緣,我将和華陰有關的成語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出自《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無修文,歸馬與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
解讀:意即周武王認為其伐纣滅商得益于華山神靈的佑護,于是在返回西歧途中,放牛于桃林之野,縱馬于華山之陽,并在此賜筵宴、犒群臣,以告天下太平。
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在也形容思想麻痹大意。
和華陰的關聯:故事發生在華陰,在今羅敷電廠北至今有告平城。
2.華封三祝
出自《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以此典祝頌人們富貴長壽等。
和華陰的關聯:文中解讀是華州,這是不對的,因為華州這個地名到北魏才出現,這個地方應該在華陰。《華陰縣志》(萬曆版)載:“華陰陶唐氏之華封所祝也。”,“舊志在東南醴泉處”。三多碑就在這裡矗立。這個醴泉在今觀北周城、龍王一帶,醴泉依然在悄悄流着山泉。
3.西河之痛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和華陰的關聯,這裡的西河就是華陰,既是子夏的代稱,又是故事發生地。
4.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出自南朝宋·範晔《 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玺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黾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于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将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現在陝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現在河南渑池東)、宜陽(現在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
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将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現在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隻帶着24騎逃回宜陽;馮異抛棄了戰馬,隻帶着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在河南渑池禮莊寨)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鬥,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
戰鬥結束後,劉秀下了一道诏書,名叫《勞馮異诏》。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渑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
後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裡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和華陰的關聯;這個故事的一半發生在華陰東,這裡的回溪就在今西漢糧倉瓦渣梁、衛峪段城村。
5.投筆從戎
出自《後漢書·班超列傳》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内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随至洛陽。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辍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一起随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經停止工作,将筆扔置一旁歎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效仿傅介子和張骞出使外國立功,以封侯,怎麼能夠老是幹抄抄寫寫的事情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後來,他出使西方國家,最終立下功勞,封了侯。
後人用《投筆從戎》來形容文人從軍和棄文就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和華陰的關聯:班超死後葬在今天華陰西部的班坊,又稱班莊,班坊就是因班超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