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華汽車的時候,總能聯想到寶馬,原以為華晨與寶馬合資後,重心會放在華晨寶馬車型上,畢竟旗下的3系、5系和X1都是熱門車型。有這種認知并不是看不起華晨,也沒有責怪它忘本,而是中華在售的9款車型中,隻有4款完成了2017款改款,所以看到這輛中華V3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質疑。
2003年華晨寶馬完成了合資簽約儀式,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中華車型上有了不一樣的雙腎進氣格栅。借寶馬上位顯然沒有成功,消費者不願意降低寶馬在心中的地位。中華V3雖然也是雙腎進氣格栅的設計,但在造型上進行了改變,并且與大燈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除了進氣格栅外,寶馬的另一個标簽就是操控。中華V3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看上去很不“寶馬”,在拍攝當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在拍攝動态的時候 ,為了讓圖片看上去有質感,加快了車速,掉頭的時候也沒有刻意深踩刹車,直接打輪完成操縱,中間ESP沒有工作,雖然不嚴謹,但能感覺到中華V3在轉向和底盤調校上,下了功夫。
所以說中華V3學到的是将共享資源根據自己需求,據為己用。不過受限于成本原因,并沒有那麼徹底。
在華晨中華官網上,關于V3的介紹是智控時尚SUV,它的亮點主要集中在這塊10.4英寸觸摸液晶顯示屏上,因為它整合了空調和多媒體系統,使得整個中控上面就三個物理按鍵。多媒體系統劃分了六個菜單選項,分别是:多媒體、電話、導航、智能互聯、日曆和設置,而空調系統設計在屏幕最下方,且無論在什麼界面,都能控制。
特别強調一下,很多車型的屏幕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很熱,影響使用速度,而V3上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實際使用當中,顯示效果、觸控反應都表現得不錯,使用起來很流暢。
10.4英寸的大屏幕不可能就這麼浪費了,這款1.5T自動擋旗艦車型還配有360°全景影像功能,除了挂入倒擋能進入此模式外,在駕駛員的左側有一個獨立開啟的按鍵。獨立開啟全景影像功能後,可以通過轉向燈撥杆選擇要顯示的一側圖像,新手的福利。
中華V3全系兩款發動機,分别是1.5L和1.5T,與之匹配的是5MT或5AT。很都人以為與寶馬合資之後,會使用寶馬的技術,實際并非如此。兩款代号BM開頭發動機,完全由華晨中華自主研發的,為何用BM開頭,個人猜想這是套路問題。
我們駕駛的是1.5T自動擋車型,在駕駛過程中感覺不到換擋時的頓挫,以至于誤以為是CVT變速器,後來得知手動擋變速器是贛州經緯生産的,而自動擋是韓國現代生産的。
通過調查用戶口碑後發現,購買1.5L手動智能型車款的人比較多,為何不選自動擋和渦輪增壓車型,可能有兩點。
1:先不說來自韓國現代變速器換擋平順性如何,自動擋車型擋位數就是個很大的 問題,很多朋友都認為擋位數和油耗有關系,而普遍競品自動擋車型都已經是6AT或者是CVT結構,很顯然中華V3沒有解決用戶的疑慮。
2:在售的11款車型中,1.5T車型隻有四款車可選(兩款手動和兩款自動),選擇餘地很少,而且在競品中它8.47萬~10.27萬的價格也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擁有7款可以選擇的1.5L車型,成了銷售主力。
此外,1.5T動力在華晨中華品牌的普及率不是很高,隻有三款車型使用(分别為中華V3、中華V5和中華H3),多少讓人對它的可靠性、日後的維護産生疑慮。
我們借到的這輛1.5T自動擋頂配車型,剛剛行駛了1500多公裡,可以說是一輛準新車,但坐進駕駛艙之後,裡面的氣味讓人難以忍受。同行一塊拍攝的主編大人很早就脆了,嘴裡不停的說一句話:熏死我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個例,不過車内的氣味的确很沖。
另外刹車踏闆太硬了,雖然刹車力度很好、很均勻,使人感到踏實,但行走在擁堵的北京城,右腳很容易發酸,這種感覺如同是駕駛了一輛手動擋車型。所為在這裡為那些選擇手動擋車型的用戶表示敬意。
中華V3定位于小型SUV車型,在自主品牌車型中,這個級别能想到的車型為哈弗H2和長安CS35。這兩款車市場的中的老司機了,哈佛H2全系匹配1.5T動力,匹配6MT或6AT,單從機械系性能上,就已經赢了。
而長安CS35赢在了中庸,它的外觀設計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同等價位下,CS35的配置要比V3高出不少,同時還有發動機啟停功能。另外在日後維護上,長安和長城的4S店都要比中華多。
總的來說中華V3這次改款升級是成功的,不過不足也很明顯,如刹車踏闆的力度,這個問題在老款車型上就已經反應過了,新車還出現實在是不應該,隻能說是不用心。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車企會不斷完善自己的産品,否則會成為熱銷車型的陪襯。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