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有益衛固表、補氣升陽、脫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用于調理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等病症。黃芪又名黃耆,耆就是德高望重的老者。這說明黃芪在補氣健脾方面還是很有權威的。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黃芪容易受潮、發黴和蟲蛀,應置于通風幹燥處,并經常檢查。少量黃芪可放冰箱冷藏保存。
食用宜忌:實證及陰虛陽盛者忌服。尤其是高熱、大渴、便秘等患者忌服。孕婦不宜長期服用。切記!用藥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曾有一位56歲的朱阿姨患有肺結節,朱阿姨經多方打聽,遠房親戚告訴她黃芪水的養肺效果不錯,已經有人食用之後療效明顯。于是朱阿姨在未經專業指導下竟堅持喝了3年的黃芪水,并堅信自己也一定能消除肺結節。
朱阿姨在服用黃芪水期間并沒有去醫院複查過,之後她咳嗽加劇,無奈去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肺結節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增大了,在問診時才發現朱阿姨一直是大量服用黃芪水,醫生坦言道:黃芪雖然是藥物,對病症有療效但不宜濫用,并不是所有肺部病症都可以服用,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黃芪雖然作為一種肺部中藥,具有補氣養血、清肺化痰的功效,所以對于患有肺陰虛以及肺氣虛病症的患者有一定的調理功效。但是對于肺結節患者黃芪并沒有什麼作用。治病還是需要對症下藥的,長期服用黃芪會引起上火,以及高血壓等并發症,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情況。
分享黃芪的5種搭配,補中益氣,升舉陽氣,利水消腫,固表止汗
1.黃芪 白術
作用:黃芪補中益氣,利水消腫,白術以補氣健脾為主,兩藥合用補益之力增強,且兩藥都歸脾經。加防己利水濕。
适宜:脾虛氣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氣虛水濕失運的浮腫,小便不利。慢性腎炎浮腫,尿蛋白質長期不消者,如防己黃芪湯。
白術
2.黃芪 人參
作用:黃芪為補氣升陽之要藥,人參大補元氣,合用之後補氣之力顯著。
适宜:氣虛較甚以及脾陽不足,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内髒下垂的人群。
3.黃芪 五味子
作用:黃芪補肺氣,益衛氣,固表止汗。五味子上可斂肺止咳,下可滋腎。
适宜:肺氣虛弱,咳喘氣短。
4.黃芪 百部 地龍
作用:黃芪補益肺氣,百部止咳化痰,無論新舊,寒熱均可配伍,地龍清肺熱而平喘,現代藥理學研究有一定的解痙、平喘作用。
适宜:慢性支氣管炎,頗有效。
百部
5.黃芪 當歸
作用:黃芪補氣力強,當歸補血活血,兩藥合用能補氣以生血。
适宜:氣虛血虧的面色萎黃,神倦脈虛等。
當歸
食用黃芪:
1、參芪大棗粥
材料:黃芪15克,黨參10克,大棗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黃芪、黨參煎水取汁,與大棗、粳米 一同煮粥食。
功效:此品有補脾益氣的功能,可用于脾虛氣弱、體倦乏力、自汗、飲食減少等症。
黨參
2、芪苓鲫魚湯
材料: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 魚1尾,生姜、鹽适量。
做法:鯉魚洗淨,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調味。飲湯吃魚。
功效:此湯有益氣補腎、利尿消腫、利濕等功效,可用于脾氣虛弱、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茯苓
注意:用藥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