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孩子的情緒嗎?你的孩子今天是開心了,還是傷心了,是憤怒了,還是害怕了?你了解孩子這些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嗎?
昨天,在學習群裡,看見有個寶媽發出的求助信息,大意是這樣的:孩子有數學題不會做,尋求媽媽的幫助,媽媽讓孩子再讀一遍題,孩子很不情願的一下帶過了,還是不會做,就會有脾氣。
下午做語文作業,有個反義詞孩子不會,媽媽跟孩子一起查找資料,找到後,孩子說:“我咋這麼笨呢?”媽媽問:“你上午生氣也是覺得自己笨嗎?”孩子回答是的。
其實,這位媽媽在上午已經看到了孩子的情緒,隻是不太會表達,當然孩子也并不笨,隻是當時不會,因而起了生氣,憤怒的情緒,一旦人有情緒的時候,大腦是不運轉的,這個時候就應該停下來,出去轉一轉,等情緒平複後再回來思考。
如果媽媽能夠指出孩子目前所出現的情緒,讓孩子了解,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跟孩子一起讨論,往往孩子是有答案的。
你知道嗎?情緒是會傳染的,當孩子生氣,無端發脾氣時,如果媽媽不了解情況,說了孩子幾句,孩子的情緒就有可能轉移到媽媽身上,這時媽媽也被傳染上了情緒,就容易産生争吵。
曾經有個男孩跟媽媽在車裡争吵起來,當時車子停在橋上,孩子打開門,沖出去,跳下橋,就在一瞬間的事,孩子失去了生命,媽媽後悔不矣。
所以當一個人有情緒的時候,不要跟他争辯,等他冷靜下來再溝通,以免發生不可逆轉的悲劇。
也許有人會認為有情緒不好,我們是不是不該有情緒?即便有了情緒也要學會控制。
其實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隻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當你開心,快樂時,就會有喜悅的情緒;當别人侵犯了你的界限時,你會生氣,有怒的情緒;當傷心時會有哀的情緒;當懼怕一件事,或一個人想要逃離時,又有了懼的情緒。情緒是需要表達出來的,而不是一味地控制。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及時地給予響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那麼就會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否則,如果你對孩子的情緒置之不理,那麼孩子就會逐漸的疏遠你,逃離你。
一些事情讓我們有積極,愉悅的體驗,我們就更願意去做。
你的孩子願意寫作業嗎?他放學後會不會主動去寫作業?他寫作業會拖拉嗎?當孩子寫作業時你在做什麼?
經常有聽到這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當孩子寫作業時,你會在旁邊嗎?還是做自己的事?你會安靜地在旁邊坐着,還是會一直盯着孩子,并不時發表意見呢:"這裡寫錯了",“那裡寫的不工整,擦掉重寫”,“你怎麼又停下了?怎麼又要上廁所?”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那個正在寫作業的孩子,你會不會覺得很煩燥呢?你的好心情是不是瞬間破滅了呢?
孩子長此以往,你覺得他還會願意寫作業嗎?
讓我們産生積極情緒的事情,我們才更願意去做,如果孩子每次寫作業都有不開心,被逼迫的感覺,那麼孩子就會産生厭學的情緒,孩子原本好學的品質就這樣被父母“砍掉了”。
所以孩子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完成,父母不要過多幹涉,要多關注孩子的心情,讓孩子開開心心的,對孩子的身體以及學習都是有好處的,又能增進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那就請從現在起,關注起孩子的情緒吧!
也可以做一個孩子情緒的晴雨表哦!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