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巢
維鵲有巢,維鸠居之。之子于歸,百兩(liàng)禦(yà)之。
維鵲有巢,維鸠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将之。
維鵲有巢,維鸠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鵲,俗稱喜鵲,雀形目,鴉科。栖息地多樣,适應能力較強,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區,善營巢于高樹。雜食性,食瓜果、谷物,也捕食昆蟲。常三、五隻小群活動,秋冬季節集成數十隻大群活動,當成群時,叫聲嘈雜。喜鵲在我國是吉祥的象征。
鸠:斑鸠,今名布谷鳥,這種鳥自己不築巢,而是住在喜鵲的巢裡。
歸:嫁。
百兩:指百輛車,喻多。兩,通“輛”。詩中所以稱“百兩”,是因為周代貴族結婚,實行媵嫁制度。
禦:通“迓”,迎接。
方:占居。
将:送,或解為護衛、保護。
盈:充滿。
成:迎送成禮、完成婚事。
賞析
首章從迎親方面寫,次章寫送親,第三章是禮成,通過禦”、“将”、“成”三個字的遞進變換,卻将成婚的整個過程烘托得熱烈而隆重,讓讀者感同身受,如處其中。也不難看出周人對婚姻關系締結的重視。
所謂.“鵲、鸠”,周代女君和君子的代名詞也。《朱熹·詩集傳》曰:“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鸠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禽經》謂:鸠拙不會築巢,所以常占鵲巢為窩,因此和這首詩相關的有個成語“鸠占鵲巢”,現在用來比喻強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據别人的位置,含有貶義,但在古時,鸠居鵲巢卻并非貶義。此詩比喻女子嫁得好人家。
一說《鵲巢》是婚姻典禮的樂歌,它與《周南·關雎》一樣為貴族之家結婚典禮的樂歌。不同的是,《關雎》所表為男子娶妻,《鵲巢》則系女子出嫁。
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婚禮”的來源。至少在南北朝之前,漢族人娶親并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麼喜慶。由于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婚禮也都是在傍晚舉行,這也就是“昏禮”這個詞的來源。女方家裡失去了一個女兒,是一件悲傷的事,所以人們通常不會吹吹打打。新娘新郎所穿的喜服也不是大紅色而是黑色。
據《禮記》《左傳》及《公羊傳》等文獻,姬姓諸侯與異姓諸侯國之間締結婚姻關系,所嫁之女有一姪一娣陪嫁;同時,還要有兩個同姓諸侯國的陪嫁,陪嫁女也各帶姪、娣,加起來一共九位,即所謂“一聘九女”。這實際是把異姓諸侯國的後宮填滿了,也占據了。這就是詩篇言“盈之”的含義。
孔子在六經中制定了“親迎”的婚姻禮節,在《儀禮》有詳細的記載,要結婚需要有“六禮”,也就是六個環節。分别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從求婚到确定婚禮日期,再到親自迎接新娘,環節缺一不可。
在婚姻儀式上,男子必須親自前往迎接新嫁娘,無論是天子、諸侯,還是公卿大夫、士人庶民,都必須如此。《大戴禮記•哀公問》中記載,魯哀公認為“親迎制”要求天子、諸侯去親自迎接女子,對女子的重視太過分了。孔子表情嚴肅而莊重地說:“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孔子在回答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夫妻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起始,難道不應該對它重視嗎?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