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
更新时间:2024-10-08 10:31:15
引言

接觸曆史以來,不論是書本上還是影視劇中,常常都能了解到,一個朝代的繁榮昌盛都是起于人民對帝王的擁護和帝王對子民的愛戴,而更多的朝代衰亡大多也是由于皇帝的殘暴或昏庸,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帝王昏庸最多的便是執迷于長壽之路。漸漸歪斜。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1

但是希望長壽并沒有錯,這是人們交往之間的祝福語,最多最簡單的便是希望對方健康長壽,自古以來,人們都将生命視為十分重要的東西,而望長壽與祈安康更是大家對生命的一種重視,所以在祝福之際,一方面既希望自己和子孫能平安長壽,另一方面還希望自己的親友長輩能夠健康幸福,長命百歲。而古時候,人們往往将自己無法辦到或實現的願望都寄托于天地神靈,祈求萬物神靈能幫助自己達到願望,漸漸地,這種現象慢慢就發展成為了風俗,并且還以各種形式去表現自己的誠心。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2

一、祈壽禮俗

長壽安康自生命的開始便滿懷期待,于是在小孩剛剛出生之際,就是人們祝福的開始,在中國古代的民間文化中,自小嬰兒出生以後,其滿月到百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就算是到了現在,人們也還是很重視這個時間段,有的人家還會為了紀念特意地去給小孩拍滿月或百天照,同時還大辦宴席,就是期許能用些喜事來表示對小孩的祝福和重視,希望小孩能一直幸福長壽。而在古代,人們的祝福方式更是複雜。有的送壽桃,有的送長命鎖,有的吃百家飯,有的認幹親,甚至還有的做法更是稀罕,民間還有借壽的習俗,若是在自己年長的長輩患了大病,生命垂危之際,小輩變求上天将自己幾年的壽命借于自己的長輩,希望長輩能度過難關。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3

在小孩剛滿月時,古人時興給孩子穿上百家衣和戴上長命鎖,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孩子的祝福和期許。這裡的百家衣便是用去各家各戶求來的的碎布制作成的衣服,百家的碎布取“百”和“碎”兩個字的諧音,即體現大人們對小孩子百歲的期待和祝福,這樣小孩子穿上就能夠驅邪辟祟,并且長命百歲。而長命鎖的寓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鎖的購買夜很有講究,要求取各家的零錢來特意買的鎖,自然也是期望長命的意思 。有的人家小孩自小命格不好,體弱多病,那時候的古人還興起認幹親的方式,為的就是能給孩子改改命格,讓孩子以後的生活能過得更好些。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4

二、壽誕禮俗

壽誕一般都是在表示對老輩人的祝福時時興的,尊老敬老,希望老人能長命百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孝道的體現往往就在這些,壽誕的儀式也是十分莊重和講究的。畢竟是對長輩的祝福,自然不能瞎來,在賀壽的當天,隻要是小輩的子女或是孫輩的子女及親友都要來,大家帶來壽蟠桃,壽蠟燭,禮品,或是做長壽面,寫賀壽對聯等。同時還要擺壽席,立壽堂,請最尊貴的壽星坐于首位,各位賀壽人一一發言。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5

在古代,做壽是非常莊重的,按着習俗,人一旦滿了60歲後,過的便是壽了,不再叫生日,所以滿了60的老人,每逢這個日子便能接受兒女孫子的祝壽了,每逢十年,便是一次大壽,依據地方差異,有的地區會将這個數字看為九,便是九年為一個大壽周期,但是大多數是依照十年來計算。其中有幾個數字是十分具有意義的,在這些數字的年歲中,給老人的祝壽要辦得更隆重些才對。比如60歲的花甲之年,或是66歲時的六六大壽,在這一天,女兒要将豬腿的肉切成六十六塊并做成紅燒的,再蓋在一碗米飯上,并配上筷子,然後共同放到一個籃子裡,給它蓋上紅布,再由女婿送給主角去品嘗。這便寓意着多福多壽。還有80歲時的古稀之年,又有禮俗稱為慶八十,古代人條件苛刻,能活到八十歲已經是很稀罕的事了,所以過八十的老壽星是很讓人重視的,所以必須更為隆重才能表達子女對其的祝福。

古人延年益壽的秘訣(古人祝家人安康長壽的方式)6

結語

随着人們生活的不斷富足,所求不過就是生命的延續和健康快樂,對于百姓而言,在溫飽已足的狀況下,健康長壽也是一種期許。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希望長輩長命百歲。有些通過自己努力所達不到的領域,就像古人一樣,也要尋求寄托物或事來表達自己的這份心意。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