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來成都的遊人很多,好吃好耍到不想走,但一說到從成都帶特産就成了小難題。
從某種角度上說,成都缺少便于攜帶的特産,很多時候隻有三個字:“抽真空”!
能帶走的大多是各種兔頭和鹵煮,一次次想着帶點便攜特産,或者外地朋友問起過年過節什麼好帶,尋思半天,最後隻有找各種鹵煮店抽真空,一邊抽一邊小心詢問能保存幾天,或者買幾包苦荞茶或牛肉幹,勉強湊數,顯得并不那麼“特産”。
老成都特産的概念已被大成都颠覆
實際上,成都也有郫縣豆瓣、青城山老臘肉、蒲江米花糖、阆中張飛牛肉,樂山甜皮鴨等等特産,嚴格來講,更像四川各地特産,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老成都特産,有時候不被老成都人認可或者不被外省朋友熟知,當然現在都大成都概念了,不糾結。在全國各省市,特産早就都以省的概念的來進行歸類,所以從四川省會帶四川各地特産,其實很可。
特産來自山河湖海的生長更來自人文的長久醞釀
很多時候所謂特産,屬于一方水土産一方風物的特别,有難以複制的風土人情,内蒙古地毯,駝毛;青海雪蓮花;東北人參;雲南民族服飾;新疆薰衣草和葡萄幹等等。而在一些大城市,所謂特産,其實是難以複制的千百年人文。
成都特産不需要抽真空帶不走的成都沉浸在鮮香麻辣的煙火
那老成都的特産便于帶走的有哪些?私以為,成都的特産就是沒“特産”。
成都的特産是市井巷陌裡,需要坐下來品味的市井煙火氣,不需要置身抽真空的“真空”隔絕狀态,成都季節總是略微潮濕,沖開密封包裝,在串串香和火鍋鮮香麻辣的煙火氣裡沉浸和氤氲。
成都的特産,也在大熊貓的憨态可掬一舉一動與變臉藝人分毫不差的時間藝術裡。一句話概括:成都的特産,需要你到來,你體驗,你沉浸,都不是便攜式的。
成都,帶不走的,是整個成都。
關于成都的特産,你有哪些看法?
本文同步發于我的公衆号:火三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