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
薯片一直是年輕人極其喜歡的
王牌零食
而市面上的薯片品類繁多
它們到底健康嗎?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并委托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
本次比較試驗的樣品選取了油炸型薯片和焙烤型薯片,共計15款(進口油炸型薯片、國産油炸型薯片以及焙烤型薯片各5款)。5款進口油炸型薯片産地分别來自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德國。15款薯片均為熱銷的薯片品牌。
經檢測,安全指标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屬污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标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其中,Lorenz(勞侖茲)、樂事(美産)、RED ROCK DELI、鹽津鋪子和好麗友等五款未檢出反式脂肪酸。
而從整體情況來看,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約為焙烤型薯片的1.5倍,而油炸型薯片中,進口油炸型薯片平均鈉含量為國産油炸型薯片的1.7 倍,國産的相對健康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緻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酰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丙烯酰胺”讓人聞風喪膽?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50年代,丙烯酰胺開始用于工業化生産——制造聚丙烯酰胺。而在上世紀90年代,瑞典一項隧道工程施工期間,發現該地點附近有動物出現異常,例如牛隻突然癱瘓死亡、死魚在繁殖池中漂浮。由于工程涉及使用含有丙烯酰胺的物料填補縫隙,故引起當地科研人員的注意。其中2002年發表的研究表明:原來一些食物也含有丙烯酰胺!
有趣的是,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并非來自工業污染。
很多食材本身的還原糖(例如葡萄糖和果糖)和氨基酸(天門冬氨酸)在高溫下能夠發生美拉德反應(使食物外觀呈褐色),也能産生丙烯酰胺。
動物實驗顯示,丙烯酰胺是基因緻癌物質和神經毒性物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在1994年将丙烯酰胺歸類為“可能令人類緻癌”(第2A組)。
2015年,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确認丙烯酰胺或增加不同年齡人士患癌的潛在風險。
丙烯酰胺評價說明
丙烯酰胺評價表
有8款薯片樣品低于歐盟設定的丙烯酰胺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國産4款,對應的品牌為:單身糧、可比克、Lay's樂事和好麗友;進口4款,對應的品牌為Lay's、Lorenz、Bluebird和Thins。
深圳市消委會質量部部長助理崔霞表示,天然的馬鈴薯在超過120度以上的溫度條件下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為2A類緻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對生殖和遺傳有一定的毒性。
消費提示
1、薯片“高脂”、“高鈉”、“高能量”
15款薯片樣品有13款“高脂”,4款“高鈉”(高鹽),能量均值為514kcal/100g,每攝入100g薯片,約慢跑72分鐘才能消耗。長期攝入高鹽高脂食物會增加肥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
2、兒童青少年少吃為好
參照《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應少吃高鹽高脂肪零食,薯片應限量食用。
3、閱讀營養标簽時要注意
購買薯片時,營養成分标簽上标注的是每份食用量(如30g/份)或每100g的營養素含量(如能量、脂肪、鈉等),不代表一整包薯片的營養素含量。
4、焙烤型薯片未必比油炸型薯片更健康
國産焙烤型薯片鈉平均含量(557mg/100g)約為國産油炸型薯片(363mg/100g)1.5倍,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于油炸型薯片。應減少攝入薯片等煎、炸、焙烤食物,平衡膳食,少油少鹽,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習慣。
來源:綜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廣東台今日關注、消費者報道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