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
更新时间:2024-09-28 22:19:58

在春秋時期,諸侯國衆多,但是,讓人們印象深刻的,還是以齊國、晉國、楚國、秦國、宋國、鄭國等大國為主,至于相對弱小的諸侯國,很多人可能沒有什麼印象,需要借助于一些成語典故才能回想起來。比如虢國這個諸侯國,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到晉獻公的假道伐虢,不少朋友還是略有耳聞的。

同樣的,就本文所要說的杞國,其之所以被人們認識,也和杞人憂天這一成語典故存在直接的關系。杞人憂天,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這裡面的杞人,就是指春秋時期的杞國人。在曆史上,因為相對弱小,杞國多次遷都,這很可能是杞人過于憂慮的重要原因。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一個延續了1500年的春秋小國)1


首先,杞國(約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國古代曆史上自夏代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500多年,國君為姒姓,大禹的直系後裔。相對于春秋時期的其他諸侯國,比如齊國、魯國、鄭國、晉國、秦國、楚國等,杞國的延續時間可謂非常悠久。在夏朝時期,杞國就已存在,與同為姒姓封國的缯國為鄰,國君皆為大禹後裔。也即大禹治水後,不僅建立了夏朝,其後人也被分封為諸侯國,這和西周的情況比較類似。

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不僅分封姜子牙等功臣建立諸侯國,也将周王室的衆多成員分封到各個地方,以此來拱衛周朝。根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擊敗夏桀,滅亡夏朝之後,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一個延續了1500年的春秋小國)2


當然,對于杞國來說,其在夏朝和商朝時期的事迹,幾乎沒有什麼史料記載。周武王滅亡商朝後,尋找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結果找到東樓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在西周初期,杞國的爵位為公爵,也即和商朝後裔建立的諸侯國——宋國一樣。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下,公爵諸侯國地位自然是最高的了。

不過,到了春秋時期,杞國的爵位由公爵降為伯爵。除了爵位上的下降,杞國在春秋時期可謂舉步維艱。公元前647年,由于宋國等諸侯國的進攻,杞國被迫向東遷徙。杞成公在位時期,将杞國遷到緣陵(今山東昌樂縣附近)。也即原來分封在河南省杞縣一帶的杞國,一路向東,來到了今山東省昌樂縣附近。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一個延續了1500年的春秋小國)3


當然,這場痛苦的旅行沒有就此結束。面對齊國、魯國等大國的壓力,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國遷到淳于(今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時期,不僅杞國經常遷移,就許國、蔡國等小國,也曾為了延續而多次遷都。也即這些小國,本來分封的地盤還是比較富饒的,但是,越是富饒的地方,自然會遭到周邊大國的觊觎,于是,既然無法堅守,杞國等諸侯國,隻能到處流浪了。

公元前572年魯國正卿季文子做媒,将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晉悼公姬周為夫人。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杞國和晉國這一大國之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晉國和楚國争霸時,杞國自然倒向了晉國,雖然這等于尋找到晉國這一靠山,不過,這也意味着其得罪了楚國。


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10個(一個延續了1500年的春秋小國)4


最後,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去世,其子杞隐公即位。但僅過數月,杞隐公就遭其弟杞釐公弑殺。自此之後,杞國陷入到内亂中。而這,也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到了公元前445年,趁着魏趙韓三家忙于瓜分晉國的時候,楚國君主楚惠王派兵攻打杞國。對于弱小的杞國,因為沒有晉國的援助,自然被楚國輕松消滅了。至于杞簡公,則成為杞國末代君主,自夏朝到戰國初期,杞國延續了1500年之久。

在杞國滅亡後,《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是,在筆者看來,這和杞國經曆太多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也即在春秋戰國時期,杞國在周邊大國的夾縫下苦苦生存,長期的颠沛流離之下,促使杞國人形成了更為敏銳的憂患意識。也即杞人憂天,正如同空穴來風一樣,其背後是存在深刻原因的。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