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寶貝》是一部2010年的法國紀錄片,非常值得一看,片中追随了四個分别出生在納米比亞、日本、蒙古、和美國舊金山的孩子,紀錄了他們從第一聲啼哭到第一次走路約1周歲的成長曆程。
納米比亞孩子與自然融為一體非洲兒童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為了生存,那裡的小孩會迅速掌握直立行走的能力。納米比亞缺乏文明社會的基本物質保障,天當房地當床,非洲的孩子快速學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而大自然的教育方式也磨煉出了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納米比亞的孩子玩的是螞蟻、泥巴,即使吃的食物和生活環境遍布蒼蠅,沒有衛生條件可言,對于他們,似乎也沒半點影響。
所以,非洲寶寶也是最接近自然的率真寶寶,小小年紀能徒手掰大狗的牙,餓了會随時找母親的乳房,裸着身子在泥地裡爬行。不管是手抓地上的動物骨頭放進嘴裡,還是身體被泥土覆蓋得多嚴重,母親仍做着自己的事,而爸爸從來沒在影片中出現過。
日本孩子生活在舒适環境中
睡的是精緻的床,玩的是各種益智玩具,餓了喝媽媽親手喂的奶。孩子從小就是一位任性小公舉,穿着裙子搞破壞,摔東西引大人注意。
日本有家庭保育園,媽媽會帶孩子上親子課,給孩子一堆開啟智力的玩具,也會陪孩子逛街、逛公園、逛動物園。
日本的教育目标是讓孩子的未來快速融入現代文明,隻是日本寶寶在享受着現代高水平生活條件和先進教育的同時,也正脫離着自然所帶來的無奈。
在現代化的住所裡,陪伴孩子的是益智玩具、電動搖床,當日本寶寶嘗試着将兩個柱形玩具穿在一起而沒成功,挫敗感讓她焦慮時,她會通過扔玩具來控訴不滿。
蒙古寶寶缺乏關心與愛護蒙古的寶寶從小散養,在襁褓裡就和公雞、貓咪睡一張床上。大人忙着勞動無暇顧及,他就和蒼茫草原上所有生命一樣,自給自足地玩耍。
蒙古寶寶是缺乏關心和愛護的,正因如此,蒙古孩子都比較獨立。從小就和大公雞玩耍、牛羊為友。
遼闊的草原上,無憂無慮的嬰孩從高高挂起的衣服底下獨自堅強地爬向鏡頭,好像望見一個生命所能享受的最美好時刻。
美國寶寶成長環境最優越可以看到西式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能力提高,鼓勵孩子探索新事物,孩子的“天方夜譚”不會被嘲笑。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孩子慢慢擺脫依賴性,變得越來越自信和富有創造力。
美國家長經常教寶寶看書、識物,從讓孩子自己剝香蕉皮、遊泳,到孩子走路跌倒,都是靠寶寶自己站起來。美國家長從不溺愛孩子,反而更加注重耐心和孩子的互動溝通。
陽光下的寶貝,都有滿滿的愛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成長,給孩子更多獨立學習的空間和耐心,讓他們去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我們降生在同一個地球上,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各自的生命旅程,擁有和缺失的自然也會不一樣。盡管命運給予每個小孩的人生曆練都不一樣,但屬于生命的喜悅都是一樣的。
所以,知識的學習不用太過着急,在孩子生命的開端,先讓他理解愛,來自父母長輩的愛,和來自大自然的愛。
這些愛都是能給到孩子更多安全感的,父母希望孩子健康長大,首先是要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一個懂得自我調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