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生查子,獨遊西岩辛棄疾,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唐詩宋詞元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宋詞元曲
生查子,獨遊西岩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寒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簡釋
①生查(zhā)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②偃蹇(yǎn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
③憐:愛憐,喜歡。
④歲晚:指寒冬臘月。
⑤太寒生:比較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⑥《離騷》:指戰國詩人屈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
詩意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現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安靜地聽我朗誦《離騷》。
賞析
這首詞是詞人被誣罷官後,閑居信州遊西岩時所寫,表面寫景,實際是借明月、青山來表達自己隐居的孤寂、郁憤之情。
上片借山寫己。首句落筆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詞既是形容西岩的狀貌,也可以引申為詞人的驕傲和傲慢,更充分将山品與人品相融。接下來的“誰憐汝”“歲晚”皆是借山自憐,一筆兩意,巧妙至極。末句以知己之心相邀,更是賦予山充分的靈性,甚至可以說是人性。
下片借月寫己。過片突,說高天明月,突然而來。所為何事呢?在讀者腦海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号。原來明月從天而降,隻是因為被詞人讀《離騷》的聲音所吸引,解釋恰當而又生動。這裡“夜夜”說明并非一夜,“聽讀”寫明月默默聽詞人讀《離騷》。詩人此時的孤獨、憂憤,對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樣的矢志不渝的愛國之情,不言而喻。
這首詞語言樸實,卻言近旨遠,辭淺意深,耐人品味,再加之寫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可稱詞中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