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位于顱腔内。通過與脊髓的連接,腦可接受來自軀幹和四肢的信息,并調控它們的活動。腦還通過與其直接相連的12對腦神經,保持與頭頸部各主要結構的聯系。以個體發育和種系發生的原則為基礎,腦可分成幾個主要部分(圖1-3)。沿着由脊髓向上的順序,腦的各主要部分分别是菱腦(rhombencephalon)或稱後腦(hindbrain)、中腦(mesencephalon或midbrain)和前腦(prosencephalon或forebrain)。
菱腦可再分為末腦(myelencephalon)或延髓(mcdulloblongata)、後腦(metencephalon)或腦橋(pons)和小腦(cerebellun)。延髓、腦橋和中腦合稱為腦幹,位于枕骨和蝶骨的基底部(斜坡)之上。延髓是腦幹的最尾側部分,在枕骨大孔水平以下與脊髓相延續。腦橋位于延髓的頭側,通過與小腦聯系的大量橫行纖維與延髓區分。中腦是腦幹中較短的段,在腦橋的頭側。小腦由成對的半球和正中的蚓部相連而成位于顱後窩内,在腦橋、延髓和中腦尾部的背側,小腦與腦幹各部間有豐富的纖維聯系。
前腦可再分成間腦(diencephalon)和端腦(telencephalon)。間腦主要是指丘腦(thalamus)和下丘腦(hypothalamus),但還包括較小的上丘腦(epithalamus)和底丘腦( subthalamus)。端腦主要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也稱大腦(cerebrum)。間腦幾乎完全被埋入大腦半球内,因此從外面很難看到。
人類的大腦半球是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滿整個顱前窩和顱中窩,并與顱頂直接貼鄰。大腦半球左右各一。每側半球的表面都以溝(sulci)和回(gyri)的複雜形式盤繞。從内部結構看,每側半球都有灰質形成的外層[即大腦皮質(cerebra cortex)]和其深部的大量白質(見圖4)。
内囊(internal capsule)是大腦白質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見圖5),含有往來于腦皮質和中樞較低水平的傳入神經纖維和大腦皮質發出至皮質下結構的傳出神經纖維。基底節(basal ganglia)或稱基底核(basal nuclei),由幾個大的灰質核團構成,部分包被于皮質下的白質内。連接兩側大腦半球相應區域的神經纖維穿過連合中線與對側相連,其中最大的連合纖維當屬胼胝體(corpu scallosum )。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神經管的管壁顯著增厚,但管腔卻從未閉合。盡管在出生後成為退化的中央管一直保留在脊髓内,但在腦内的管腔卻有很大的擴展,并最終形成一系列相互連通的腦室(ventricle)腔隙。在前腦和後腦兩個腦區内,神經管頂壁部分不能産生神經細胞,而是變薄并折疊成為具有高度血管化的分泌組織薄片,即脈絡叢(choroid plexuse)。它們可以分泌腦脊液,充填于腦室内。菱腦内的腔隙擴大形成第四腦室,位于腦橋和延髓上半部的背面。第四腦室向尾側與延髓和脊髓内的中央管相延續。第四腦室通過位于其頂部的3個孔,即2個外側孔(Luschka孔)和1個正中孔(Magendie孔),與蛛網膜下隙(腔)(subarachnoid space)相通。第四腦室的上部逐漸變細,最終形成貫穿中腦的狹窄管腔—中腦導水管(cerebral aqueduct)。中腦導水管的上端開放擴大形成第三腦室,是位于兩側間腦之間的狹窄、縫隙狀腔隙。在第三腦室上端的兩旁各有一個孔,稱室間孔interventricular foramen),由此孔可通向位于每側大腦半球内較大的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