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牟
原創:深眸财經(chutou0325)
3月24日晚,網易雲音樂(9899.HK)披露了2021年财報,全年營收為69.97億元,全年經調整淨虧損10.44億元。
這一結果,雖然延續了招股書的走勢,且營收的增幅和虧損的收窄也是一個好消息。但奇怪的是,它還是低于市場預期,于财報披露次日低開2.5%,收盤下跌3.8%。
對于一隻次新股來說,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邏輯?
網易雲音樂的下跌,并非一日之現象。
上市以來,雲音樂(9899.HK)的股價一直“跌跌不休”。截至3月25日收盤,網易雲音樂的股價為74.5港元,較之上市的205港元每股,曾經的425.9億港元的市值僅剩下了154.8億港元,在短短4個月不到的時間市值蒸發63%。
連番大跌之下,就是投資者的血虧。
我們知道,港股采取的是經紀席位制,很多都是融資股東,無法查詢到它的具體股東戶數增減,但是整個2月份網易雲音樂的平均成交額隻有148.3萬港元,以2月15日為例,全天的成交額隻有8.34萬港元,成交量隻有700股。
這相當于什麼?
按照雲音樂(9899.HK)154.8億港元的市值來看,前後十隻股票中它的成交量是最低的,一隻市值超百億的股票流動性如此之差,在港股中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市場已經對其失去信心,少有人願意接盤。
實際上,無論是在交易軟件富途牛牛還是雪球上,都充斥着投資者的“抱怨”和被“悶殺”的調侃。比如,“100w港币就可以讓一個百億市值的公司拉10個點,我隻能說666”、“39萬就能讓兩百多億的公司跌10個點……
甚至,有投資者反應在多個時間段内,隻見賣盤不見買盤,流動性十分糟糕,并吐槽“上市了等于沒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網易雲音樂在2月份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又在3月7日正式被納入港股通,一般情況下這對股票的流動性會産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反常的是它在3月7日當天反而跌超15%。
數據顯示,網易雲音樂的首次解禁是2022年6月3日,也就是說,之前買了網易雲音樂股票的投資者,要麼血虧之後出手,要麼直接被“悶殺”,如果按照浮虧來計算,網易、索尼、Orbis三大基石輪投資者已經血虧。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緻了這一切?
由于财報是一個滞後指标,專業的投資者往往通過一些估值模型和精準調研,早就已經提前洞悉并布局,借着網易雲音樂上市之後的首份财報,我們不妨來看看或許是哪些因素在影響着投資者的決策。
從表面來看,網易雲音樂在這次财報中存在三大亮點:
第一,營收增長和淨虧損優化幅度大,其中營收較2020年同比增長43%,淨虧損相比于2020年的15.68億元收窄33.4%。
第二,兩大營收闆塊的增長也比較明顯,其中線音樂服務收入增加了25.4%,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增加了63.1%,這種增長幅度也大緻可以根據招股書作出一定預判。
第三,在線音樂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82億,付費數從2020年的1600萬人增加至2021年的2890萬人,而網易雲音樂一直極力宣傳的重點獨立音樂人也增長到了逾40萬,在内容庫中約有190萬首音樂曲目來自獨立音樂人,較2020年底增加約80%。
以上的三點,是财報中極力強調和解釋的,在外界看來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但是,為什麼投資者卻不買賬呢?
深眸财經認為,也可以綜合成三個方面。
其一,連年巨額虧損,盈利之期仍然遙遙不可見。
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網易雲音樂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經調整後虧損額分别為18.13億元、15.8億元、15.67億元、10.44億元,四年合計虧損超60億元。
從目前的虧損慣性來看,2022年網易雲音樂将面臨更大的盈利壓力。
其二,營業成本和費用一直在不斷攀升,雲音樂在競争中并不占優勢。
财報顯示,營業成本由2020年的5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69億元,同比增加24.8%,主要因公司收入分成占比的降低,通俗來講這是為了占據更大市場份額而采取的一種讓利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内卷”。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它的“收支平衡”問題。
财報顯示,2020年和2021年網易雲音樂的營收分别為48.95億元和69.97億元,但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部分,從23億元增長到了37億元,但為了增加這一部分營收,主要成本支出也由55億元增加到了69億元。
聽着繞口,更直白一點的解釋就是:在過去一年中,網易雲音樂雖然在“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業務闆塊上多賺了14億元,但為此也增加了14億元的成本,營收和成本大緻吻合,有那麼一點“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味道,說明這一部分的盈利十分艱難,或者說是一種“催熟”策略。
其三,活躍用戶數增長乏力,較之前兩年的增長出現大幅度下滑。
根據财報顯示,網易雲音樂的月活從2020年的1.805億人增加至2021年的1.826億人,相當于全年月活隻增加了210萬人,相比于2019年和2020年的用戶增速,幾乎是跌入了谷底。
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中國的在線音樂娛樂市場用戶人數就已經突破6.58億人。
也就是說,中國在線音樂娛樂市場的用戶數量雖多,但網易雲音樂的月活用戶在沒有突破2億的情況下,就已經遭遇了增長瓶頸。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基于财報數據分析,專業投資者考慮到的或許還不止這些。
一方面,網易雲音樂的盈利模式難以推進,付費人數和客單價都在遭遇大環境阻礙。
商業化進程一直都是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在全球範圍内,在線音樂存在三個盈利路徑:一種是Spotify一類依靠用戶付費的模式,其廣告收入占比隻在10%左右;第二種是廣告,也是目前國内視頻、音樂、圖文等平台的普遍路徑;第三種是增值服務,簡單來說就是直播、打賞、授權等等,這同樣被國内的大部分依賴版權而生存的平台所采用。
網易雲最早進行的是廣告和付費探索,在2017年之後重點轉向增值服務,其中的主力就是直播,打造“LOOK直播”、“聲波”及“音街”等娛樂産品。财報顯示,2021年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已經占到了總營收的53%左右。
但是,網易雲音樂在這方面的表現并不算優秀。根據招股書顯示,網易雲的社交娛樂服務月活用戶從2020年6月的2040萬、2020年12月的1940萬到2021年6月的1910萬,可以說是一路下跌。
正如前文所說,2021年“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雖然比2020年多賺了14億元,但也因此多了14億元的成本。
究其原因,在于直播賽道有衆多競争對手,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酷狗音樂、各類秀場直播,都已經搭成了成熟的變現生态,網易雲音樂想要在“後直播時代”搶食分羹,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盈利模式進入了迷茫期。
與此同時,在線音樂服務的持續盈利性也前景堪憂,付費率在2020年和2021年雖然快速增長,但究其背後,有多少是聯合會員呢?
比如,阿裡88VIP會自動轉化成網易雲音樂黑膠會員,并且與優酷、芒果、愛奇藝、keep、中國移動等都開展了聯合會員活動。付費用戶有“泡沫”的同時,客單價也在降低,從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8.4元減少至2021年的人民币6.7元。
另一方面,就是網易雲音樂的獨立音樂人故事,它的門檻之低也一再受人質疑,并引發了濫竽充數、洗歌侵權等質疑。
深眸财經發現,網易雲音樂人的申請十分容易,除了提交基本資料之外,僅需要上傳一首320k以上歌曲,而這種歌曲還可以是翻唱作品,且無需提供任何自制音樂作品或音樂内容著作權證明。
在一首歌動不動就十幾兆,唱吧、全民k歌等k歌APP滿天飛的情況下,這些能夠證明音樂人“原創性”“創作力”的内容,在網易雲音樂人這裡竟無需提供。
這直接引發了平台生态的混亂。可以發現,平台上部分音樂人以上傳粗制濫造的音樂作品為幌子,實則上傳其他藝人作品,達到盜歌的目的。這些“音樂人”的作品名稱大多為“亂碼”,且每首“作品”僅有幾秒鐘的噪音,而在他們上傳的作品中,幾十首噪音之間偶爾會夾雜一首侵權歌曲。
正是在這種狀況下,網易雲音樂人及原創歌曲的真實數量和質量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這種“注水”的現象還滲透到了網易雲平台的自制内容。此前有知乎網友測試過,自己在網易雲音樂上傳一個視頻後再播放,不用等到結束,視頻的播放次數會以每點擊一次,播放量 4或 5的速度增加。
此外,還有受到用戶重視的“紅心歌單”,也面臨被“注水”的質疑。曾有用戶表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紅心歌單内無故增加了30首來自不知名音樂人的歌曲。
毫無疑問,當整個音樂生态中充斥着“注水”之時,那麼必然導緻用戶體驗的下滑,對于用戶的粘性将産生長遠的殺傷力。
在港股市場上,專業投資者一直占據主力,整體的投研能力、調研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比内地投資者要高,股價走勢也更能反應出它在專業投資者眼中的真實價值。
2022年,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整體進入了存量階段,穩定的格局之下,拓新的困難指數大幅上升,要想改變現狀并赢得投資者的青睐,網易雲音樂必然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