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在中國網官微後台回複相關關鍵詞:“養生”、“實用”、“八卦”…可以看到更多内容!
最近,在北京電視台《我是大醫生》的一期節目中,醫生分享了一個患者的體檢報告:三年前體檢正常,三年後心梗死亡!
三年前的趙女士,55歲,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煙史,飲食偏清淡;三年後卻心梗死亡。
在這離奇的病案背後,潛藏着怎樣的健康危機?這三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心梗死亡!竟是“家常菜”惹禍
醫生介紹,患者之前最喜歡“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看似非常健康的食物,但卻藏着貓膩,一步步刺激血管發生病變。
“西紅柿炒雞蛋”看起來好像很健康,但在烹調時放入大量的糖、鹽和油,長期食用将危害血管健康,成為心梗猝死的元兇之一。
一份“西紅柿炒雞蛋”,相當于含有10勺油、20g糖!
危險因素:高油
“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要把雞蛋炒的蓬松,就要多放油,而雞蛋中的卵磷脂對脂肪有乳化作用,吃不出油膩感,無形中就攝入了過多的油脂。
一般平時做西紅柿炒雞蛋的平均用油量有整整10勺,大約有50g,超過中國膳食指南全天建議攝入量的1倍。
危險因素:高糖西紅柿炒雞蛋,常以甜壓鹹。若要吃出甜味,糖含量至少要占到10%左右,比如西紅柿400g,要吃出甜口感覺,若西紅柿占一半甜,至少還要放入20g糖。
專家提醒,血管最怕高油、高糖、高鹽。有些菜肴過分追求口感和色澤,就需要加入超量的油、鹽、糖,反而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炒菜時,可以用醋代替部分糖油,輔助保護心血管。
血管健康到心梗猝死隻需三步
心血管專家介紹,體檢報告雖然是一個健康的狀态,但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都非常隐匿,沒有什麼臨床症狀,一般檢查查不出來,所以很容易被忽視,特别是血管等的病變。
1
血管内中膜增厚
血管内中膜增厚,是心血管疾病隐匿的征兆。它不僅存在于三高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群體中,還有可能存在于健康人群中。
研究發現:沒有三高等任何傳統危險因素的人群中,有50%的人發生了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的情況,但沒有任何症狀。
正常的内膜厚度應該是1mm以下,如果超過了1.5mm,8年内發生心梗的風險增加一倍!
2
出現小斑塊
在内因或外因的不斷刺激下,血管内膜會逐漸出現小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但穩定的小斑塊對血流的影響很小,可能完全沒有症狀表現。
3
出現大斑塊
通常,小斑塊體積小,外表的包膜較厚,内容物較少,質地也偏硬,就像皮厚餡小的餃子。相對而言,更為穩定、安全。
但當小斑塊逐漸變成大斑塊時,體積會不斷的增長,其外表的包膜越來越薄,質地偏軟,就非常不穩定。一旦包膜破裂,内容物就會被擠出來,形成血栓,進一步堵住已經狹窄了的管腔,導緻遠端沒有血流,誘發心肌梗死。
除了西紅柿炒蛋,還有這些家常菜
1
包子、餃子
我們常吃的包子、灌湯包、小籠包、餃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高鹽、高油,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30個速凍餃子,可能含有7g鹽,60g豬油!速凍餃子裡白花花的一層其實就是豬油,以每隻餃子2g豬油。
2
燒茄子
燒茄子吃着最香,也最下飯。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比如,制作燒茄子需要過油,茄子在油裡就像一塊海綿在吸水一樣,一盤汁濃味美的燒茄子實際要吸油40克左右。這些油最後都會被吃到肚子裡,十分不健康!
3
炸藕合
雖說藕是養生的食材,但它的澱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着面糊,這樣富含澱粉的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産生丙烯酰胺等緻癌物。同時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過多食用對健康着實有害。
4
糖醋裡脊
糖醋裡脊可以說一道老幼喜愛的一道菜,外焦裡嫩吃起來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但經過油炸後的裡脊肉也可謂是吸油大戶。同時,糖醋裡脊外面包裹了大量的糖,是個不折不扣的高糖、高油菜。
5
幹鍋菜
幹鍋娃娃菜、幹鍋千葉豆腐、幹鍋白菜,這些是我們最常點的幾道幹鍋菜。但幹鍋菜想要達到“麻辣鮮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經過“過油”工序。這樣一來幹鍋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此外,幹鍋菜一般都需要持續加熱,最後大部分油脂都會被菜吸收。
6
水煮魚、水煮肉
水煮魚、水煮肉是我們最常點的2個“水煮菜”,但其實我們吃過的都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水煮菜,就是一道“油煮菜”。雖然水煮肉湯裡,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當夾起肉時上面的油會吸附在肉和菜上,十分不健康。
大/家/都/在/看
(來源:健康時報)
本期編輯:李兆彧
本期校對:劉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