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特爾第六代Skylake核心處理器的到來,許多人對英特爾的新平台也充滿了猜測。新平台不僅僅需要一個酷睿i7-6700K或酷睿i5-6600處理器,同時對其他配置也有要求,比如Z170主闆和DDR4内存等。
雖然目前内存的價格不斷下降,但是與DDR3内存相比,消費者依然需要額外支出20-40%的價格來購買DDR4内存。當然,如果用戶對升級Skylake平台意願特别強烈的話,自然也不是很在乎。
當然,無論是選擇英特爾的新平台和DDR4,還是選擇Haswell和更便宜的DDR3,許多用戶都會面臨這樣的疑問:“我究竟是應該配備8GB還是16GB的RAM呢?”
今天許多遊戲和生産力工具對RAM的要求都超過了4GB,因此至少8GB是大部分用戶已經達成的共識。但是,對于是否需要升級到16GB RAM,依然是許多人讨論的話題。因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讨論一下對于台式機用戶來說,究竟多大的内存是最合适的選擇。
首先從價格上來看,8GB的DDR3-2400内存起售價為55美元(約合人民币350元),這對于許多入門級用戶來說已經足夠,至少這部分用戶不會花100美元來升級16GB内存。而相同容量的DDR4内存就要更貴一些,8GB版售價65美元(約合人民币415元),16GB售價125美元(約合人民币800元)。
如果你打算組裝一台高配台式機,包括酷睿i7處理器、高端顯卡及高速SSD固态硬盤,那麼16GB内存就會是你的最佳選擇。但是如果你的配置要求不高,隻是酷睿i5處理器和GeForce 960GTX這樣的顯卡配置,那麼額外的8GB内存就并不是非常必要了。
另外,考慮整體台式機的使用壽命問題的話,未來如果對内存要求提高,主闆上還有額外的插槽可以選擇,因此暫時選購8GB内存是最經濟的決定。比如在2007年的時候,DDR2内存還是主流,當時我也在2GB和4GB之間猶豫不決,不過經驗告訴我,實際上,4GB的大内存其實并沒有比2GB内存帶來更多的優勢。
測試硬件(Skylake台式機):
英特爾酷睿i7-6700K(4.0GHz-4.2GHz);
Asrock Z170 Gaming K6 ;
雙通道:16GB DDR4-2666 RAM;
雙通道:8GB DDR4-2666 RAM;
單通道:4GB DDR4-2666 RAM;
GeForce GTX 980顯卡;
Crucial MX200 1TB硬盤;
SilverStone Essential Gold 750w電源;
64位Windows 10 Pro系統;
應用程序性能:
在幾個小時的常用應用體驗後,我們發現系統要求大于4GB内存的常用軟件并不多。比如我們在這台Windows 10系統台式機上,我們開啟了兩個浏覽器及超過10個标簽、電子郵箱客戶端、Adobe PhotoShop、微軟的Office、IM通信工具、Sublime Text、Plex Server、Dropbox、OneDrive、Malwarebytes和其他後台工具及多任務的過程中,内存使用率最大的情況也就是在70%左右。
而一旦内存已經足夠使用,那麼更大的内存并不會對系統性能又額外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隻是進行普通的桌面辦公操作的話,8GB和16GB的内存之間并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在測試的過程中,Adobe Premier CC的測試就很證明我們的結論。
當我們在進行17分鐘的視頻片段、圖片和音軌處理時,我們發現16GB内存完成任務用了290秒,而8GB也僅僅多耗時10秒而已,影響并不大。不過當内存下降到4GB時,差距就非常明顯,性能降低了28%,耗時415秒。
在使用7-Zip進行32MB壓縮文件時,内存的不同同樣也可以證明結論。文件越大,壓縮的時間越長、對内存要求越高。當我們在Skylake酷睿i7-6700K平台下壓縮25120MIPS時,内存需求隻有1.7GB。而如果壓縮單位為64MB和128MB時,内存占用分别為3.1GB和6.1GB。
我們并沒有進行512MB的單位測試,因為24GB内存的需求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測試範圍。數據壓縮越多,就會導緻系統性能越慢。
在16GB内存下,系統仍然能夠産生9290MIPS,是8GB内存的3倍。
從千字節的每秒數據來看,8GB的11x明顯低于16GB内存。不過雖然16GB内存是一個優勢,但是普通用戶很難使用到這用極端的情況。
實際應用測試:
來自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的SPECwpc V1.2是比較主流的基準測試平台,我們精心挑選了幾個比較吃内存的應用程序,而其中有幾個也不會超過8GB。
Blender是全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常用的開源3D建模軟件,不過它對于系統内存的要求很高,占用内存達到了6.1GB,因此它并不适合用來測試8GB和16GB内存之間的性能差異,甚至連4GB的得分也沒低太多。
LAMMPS是一款經典的開源GPL代碼,在進行測試時我們看到内存占用達到了10.5GB,因此用來測試8GB和16GB之間的差異非常适合。
我們看到,16GB要比8GB性能提升了10%,而比4GB内存提升了306%。
NAND是另外一款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模拟系統,它的内存占用為7.2GB,并沒有超過8GB的标準,因此16GB的性能優勢也并不明顯。
最後是SPECwpc Rodinia開發平台,它可以幫助系統架構師進行GPU新興平台的處理。而測試中内存占用為9.5GB,盡管超過了8GB,但是16GB也隻是快了4%而已。
遊戲性能:
不用懷疑,大多數遊戲玩家選擇的都是8GB,不過我們依然還記得多開Chrome浏覽器标簽的記憶,因此說不定會有不同的結果。鑒于Windows系統對内存的優化,我們認為兩種不同的内存對遊戲性能會有多大的影響。之前在Chrome标簽測試中,我們開啟了65個标簽,内存占用為2.2GB。
首先是對《GTA5》的測試,我們發現在8GB和16GB之間,沒有任何影響,隻是在4GB的單通道時,稍微有所下降。
接下來是《蝙蝠俠:阿甘騎士》,在開啟65個Chrome标簽的情況下,内存占用達到了10GB,盡管如此,16GB在幀數上也隻比8GB多了1幀,比4GB多出4幀。
另外包括對其他遊戲的測試中,我們發現無論是4GB、8GB還是16GB内存,其實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幾乎都不明顯。
結論:
對于組裝新機或者隻打算升級内存的朋友來說,是否選擇16GB的結論很簡單,除非你錢多得沒處花,否則普通的辦公以及遊戲需求,根本沒必要升級16GB内存。
在遊戲場景中,也許8GB要比4GB提升了一定的表現,但是不用擔心,8GB就已經可以保證效果全開而不必非得升級16GB。另外,對于那些堅持升級16GB内存來玩遊戲的朋友來說,也許并沒有什麼不妥,當然前提還是你不怎麼樣差錢。
總體來說,8GB内存适合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無論是辦公遊戲還是日常虛拟工具處理,當然,對于少部分高要求的用戶才有升級16GB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