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于孩子的教育,是應該放養還是圈養?這是擺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父母各執一詞,争執不休。
- 主張圈養:
網友A:不可否認,圈養的孩子更懂禮貌,更合規矩。
網友B:圈養的孩子對家庭有安全感,和父母關系也親密,放養的孩子和家長關系一般。
網友C: 有條件的家庭都是圈養孩子吧,那些沒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環境的才放養。
- 主張放養:
網友A:圈養的孩子千篇一律,放養的孩子更有個性,與衆不同。
網友B: 給孩子自由才能讓孩子飛得更高,當然是放養。
選擇圈養還是放養,其實探讨的是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該如何把握“度”,是收是放,分寸感很重要。現實中這兩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各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
在放養式養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童話大王鄭淵潔,他在四年級時因為寫下《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後被勒令退學,其父鄭洪升卻安慰他,幹脆主張在家學習,放養,這才成就了一代童話大王。而圈養的孩子自然也不乏成功者,他們沿着父母的路線,學校的教育體系一路奔襲,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你也不能說圈養的娃就是平庸。
之所以父母在這兩種教育方式中舉棋不定,互相攻擊,是受“非黑即白”的觀念影響,産生了誤差。近些年受“放養”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父母秉承“釋放孩子天性”的原則,實行放養教育,但結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沒能抓住“放養”的本質,流于形式。而一味主張圈養的家長發現,現在“循規蹈矩”的孩子好像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最明顯的就是缺乏獨立性。
放養和圈養的孩子,差别在哪兒?
所謂“放養”,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松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适當地接觸自然、社會,可以較早地接受社會鍛煉,有别于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
放養教育的優勢在于,能很好地激發孩子探索的自主性,有利于其獨立性品格的培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娃往往更有主見,動手能力強,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張并能積極踐行。和父母的關系也是開放式的。
其最大的誤區在于,很多家長把“放養”當成了“放任”,教育目标出現偏差,導緻教育成果毀于一旦。2015年10月18日,三名留守兒童在盜竊商店後将值班女教師打死,并且言之鑿鑿,淡定表示“未滿14歲,不用坐牢”。還有5歲男孩将2歲女孩關進電梯按18樓後緻其墜樓身亡……
在城市裡,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隻将娃送到托管班或者交給保姆、老人就了事,認為從金錢上滿足孩子就可以了。而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更值得警醒,他們幾乎完全處于“放養”狀态,其心理狀态讓人堪憂。
這樣的放養,缺陷也是很明顯的:
第一,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因為沒有人很好地教會他們什麼是規則,應該怎樣遵守規則,不遵守規則會怎樣。無論是制度規範還是上升到法律層面,孩子都比較茫然,作妖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次乘電梯看到,所有人都在上行,偏偏有個熊孩子就從上往下跑,途中幾乎撞到了好幾個人,有人提出讓家長“管一管”,大人卻不以為意,說“孩子小,淘氣很正常,這個年紀不作可能是傻子。”這樣的回答讓人很無語,大家更多的是對這個孩子的将來感到擔憂。
第二,沒有一顆敬畏之心。在農村遇到回奇葩事,前院養了條大狗,他家12歲的孩子放開狗鍊遛狗,吓哭了幾個在街邊玩耍的小孩兒,家長去理論反而遭到12歲孩子媽媽的嘲諷,說他家狗很乖,肯定是孩子亂跑撞到了狗。其他家長都很氣憤,質問她“狗能拴,孩子能拴嗎?”這位媽媽還是無動于衷,結局比較解氣,一位家長拿着棒子把狗狠狠地揍了一頓,他說:“既然你不教育孩子,我總能打狗吧?”
這樣的熊孩子往小了說是沒素質,往大了說是缺乏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凡事随心所欲毫無章程,放養過度成了放縱。這回是家裡的狗被揍一頓,下回可能就沒這麼輕松了。熊孩子不予以矯正,到了社會上也會不受歡迎,很難施展開。
再談“圈養”
圈養在字典裡面的解析是指用笆籬、栅欄等把小動物圍起來飼養。而在教育理念模式上的解讀,圈養是指父母以愛之名,來約束孩子走一條有秩序,有規矩,科學的教育道路。
圈養出來的孩子,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守規矩,知進退,能很好地理解社會規則,并願意自覺遵守,善于在規則下過上更好的人生。圈養的家庭,父母大多是權威型的,他們更樂于給子女規劃出一條路線,讓孩子沿着既有的方向去走。圈養的孩子,更依賴于父母睿智的選擇,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曆,依靠此孩子也的确能少走不少彎路。
圈養的缺陷是,孩子在心智成熟度上可能要略差些,因為習慣借助于“拐杖”行走,一旦失去了依靠他們會覺得焦躁不安,到了新環境和迎接新挑戰時會感到不适應,這和父母孩提時代過度保護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是開創性略差些,習慣于仰仗“權威”,不敢挑戰“權威”。
不完全放養,也不完全圈養,那要怎樣教育孩子呢?
前述可見,放養不能淪為放任自流,圈養也不能死闆無趣。放養的最大隐患是控制性差,放得出去收不回來,而圈養最大的隐患在于過度封閉,不能給孩子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放養和圈養并不是完全對立的,二者的界限其實是可以打破的,主張既不完全放養,也不完全圈養,提取雙方合理性因素,再巧妙糅合,這樣教育孩子才是較為合理的。
家長要遵守一條原則:放養可控,圈養适度!
在行為習慣上,也要對孩子多做“圈養”,因為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而不良的習慣由于積習難改,一味放養隻會“助纣為虐”,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在教育思想上,反倒主張“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娃感興趣的地方重點挖掘培養,鼓勵孩子和同齡人多交流,多嘗試,不要用過于嚴格的環境和要求來束縛孩子的身心發展。
總之,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就像放風筝,圈養還是放養,關鍵看家長如何放線,如何收線。想讓風筝飛的更高、更遠,父母就要做到松弛有度,有章法,講技巧,你家是采取哪種教育方式呢?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