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成和于桂紅是一對知青夫妻,他倆在知青圈子裡是出了名的模範恩愛夫妻,四十幾年來恩愛有加,相敬如賓,幾乎沒紅過臉。他倆曾在陝北插隊落戶生活了好幾年,他倆的愛情也是從下鄉插隊時開始的。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1969年1月19日,那天是臘月初二,謝文成和他的幾名同學坐上了北京開往陝西方向的知青專列,他們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到最艱苦的農村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火車到達陝西的銅川後,謝文成他們在銅川住了一夜,第二天吃過早飯,負責知青轉運的工作人員把知青們的行李裝上了敞篷卡車,謝文成他們也坐上了開往延安方向的大卡車。在延安住了一晚,他們又坐上了去延川的汽車。最終,謝文成和十五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劉家窪二隊,他們一行十六人成了劉家窪第二生産小隊的社員。
一同被分派到劉家窪二隊的這十六名北京知青八名男生八名女生,他們都是六八屆初中畢業生,八名男知青數謝文成長得高大結實,八名女知青中個子最矮的是一名叫于桂紅的,她當時的身高一米五十五厘米,很瘦弱,感覺三級的風都能把她吹倒。但這八名女知青中,最漂的就是于桂紅,皮膚白皙眼睛明亮,鼻子高挺唇紅齒白,面部的每一個部位都像是精工細琢的一樣,絕對精美。
謝文成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原來大隊小學的學校,一排五孔土窯還算完好,兩孔土窯裡新搭了土炕和竈台,新刮了牆壁(用鏟子鏟掉牆壁上一層舊土,不是現在的刮大白),窯頂都用胳膊粗的柳樹枝和榆樹枝彎成穹型打了支撐,隻是門窗太破舊了,别說擋風擋雨了,連貓都擋不住。當初學校之所以新打了窯洞搬離這裡,大隊書記是擔心開裂的窯頂不安全,怕有安全隐患。窯頂做了支撐加固,安全隐患基本排除了,原來的小學校,搖身一變,成了二隊的知青點,謝文成被推選為知青點的小組長。
往窯裡搬行李時,女知青的行李都是社員們和男知青幫忙擡到窯裡的,她們八人一人一個大木箱,一個人根本搬不動。因為于桂紅的箱子最沉,謝文成對她的印象最深。
于桂紅雖然和謝文成是同一所中學的,但他倆不在一個班,之前并不熟悉。相互介紹後,于桂紅才想起,在學校時他倆曾經見過面,還不止一次。
第一頓晚飯是劉隊長安排兩位女社員在知青點為知青們做的,晚飯很簡單,一盆白菜炖豆腐粉條,一碗鹹菜條,半碗辣椒醬,主食是玉米面馍和玉米面糊糊,飯菜分成了兩份,男知青在男知青居住的窯洞裡吃飯,女知青們在她們居住的窯洞裡吃飯。男女知青居住的窯洞裡都有鍋竈,一口鍋做菜熬糊糊,一口鍋蒸馍,這樣兩鋪土炕都能燒火,同時能能做飯炖菜還不浪費燒柴,兩孔窯洞的取暖問題都解決了。
知青們吃完飯後,劉隊長簡單講了幾句話,他說先安排一名社員幫教知青們燒火做飯,半個月後,知青們的一應生活問題都要靠自己,包括燒火做飯、挑水打柴等。劉隊長還說,當前隊裡沒什麼農活,知青們可以先熟悉一下村裡的情況,到公社供銷社買一下生活必需品,火柴、煤油和油鹽醬醋都要去公社供銷社購買,誰有什麼事情,可以随時去家裡找他,他家就在溝口山坡上,院門口有兩棵老棗樹。
那晚半夜的時候,女知青們居住的窯洞裡突然傳來了女知青的尖叫聲,尖叫聲此起彼伏,還聽到了房門開啟的聲音。謝文成叫醒了大家,大家慌忙穿上衣服,跟着謝文成跑到了窯洞外面。女知青居住的窯門外站着幾個凍得瑟瑟發抖的女知青們,她們哽咽着說:“窯、窯洞裡有、有怪物。”
等女知青們都穿好衣服,謝文成劃着火柴走進女知青們居住的窯洞,點上煤油燈,在窯洞裡尋找了半天,才發現了趴在木箱上面的那隻大黑貓,兩眼發光,沖着謝文成龇牙咧嘴喵喵叫。
第二天一早,謝文成跑到劉隊長家,讓劉隊長把女知青們居住的那孔窯洞的房門好好修理了一下,把破損的門闆用釘子釘好,劉隊長還把挂在他家門口的那個防寒的草簾子拿到知青點,挂在了女知青們居住的窯門外面。
臘月二十二日小年前一天,劉隊長領知青們上山打柴,那天很冷,風很大,空中還飄着雪花,于桂紅不知是身體原因還是穿得太少的原因,她凍得一個勁打哆嗦。謝文成看于桂紅凍得臉色都變了,他啥也沒想,就把自己的棉襖外套脫下來,硬讓于桂紅穿上了。那一刻,于桂紅流淚了,劉隊長也很感動,他脫下自己的棉襖給謝文成穿,謝文成說啥也不穿。
從那天開始,于桂紅愛上了謝文成,愛得是那麼熱烈,可她隻能把熱烈的愛藏在心底,當時是不允許談戀愛的。再說了,他們的年齡都不大,還沒到談情說愛的年紀。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春節的前一天,于桂紅收到了她父母寄來的物品,一袋奶粉兩包餅幹和兩罐午餐肉罐頭,還有一包糖塊和幾根香腸,十六名北京知青中,就她一個人收到了父母寄來的禮物,其他知青都羨慕得要命。當即,于桂紅就把糖塊給大家分了,她還說那兩罐午餐肉罐頭也共産,過年時大家一起享用。那兩包餅幹于桂紅默默放到了她的提包裡,第二天早上,于桂紅就找機會送給了謝文成一包餅幹和兩根香腸。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就到了1971年的秋後,經過兩年的勞動鍛煉和鄉親們的幫教,知青們都成了合格的社員,他們的工分也會社員們一樣了,男知青勞動一天記十分工,女知青七分工。知青們不光學會了幹各種農活,也漸漸适應了陝北農村艱苦的生活環境,身體也都強壯了。變化最大的就是于桂紅,她的身高增長了十二公分,體重增加了十多斤,皮膚曬黑了,身體強壯了,那年回家探親,她的父母差點沒認出她來。
1972年春天,劉家窪大隊小學的一位女老師生了娃娃,學校需要一位臨時代課老師,大隊書記就來到二隊知青點,想讓于桂紅去學校代課,于桂紅卻婉拒了,她說自己不适合當老師,并力薦謝文成去當這個代課老師,理由是謝文成在學校時學習最好,插隊期間利用農閑時間一直在不斷看書學習,他還自學了高中課程,整個知青點,就他一個人堅持學習。在于桂紅的力薦下,謝文成成了劉家窪小學的代課老師。
在學校當了代課老師,謝文成不用出山勞動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隻要時間允許,他就主動為大家做飯、刷鍋洗碗,有時還幫知青們洗衣服。自從去學校代課後,謝文成再也沒讓其他知青挑過水,教書要比出山勞動輕松很多,他想多替大家分擔一點,讓大家也輕松一些。
在學校代課不光是隊裡給記滿勤工分,一個月還有一塊五毛錢的教師補貼。領到兩個月的教師補貼後,謝文成利用星期天不上課的時間,專程去了一趟縣城,給于桂紅買了一條紗巾和一支鋼筆,還為學校的學生娃買了鉛筆。這個代課老師是于桂紅替他争取的,他要報恩。
收到謝文成送的紗巾和鋼筆,于桂紅當即就把那塊紅紗巾包在了頭上,先把謝文成送她紗巾的事情告訴了女知青們,又跑到男知青們居住的窯洞,當着大家的面對謝文成說:“謝老師,謝謝你送我這麼漂亮的紗巾,真好看。”
從那天起,知青點的知青們都知道了謝文成給于桂紅送紗巾的事情,也都斷定他倆戀愛了。看大家都很羨慕他,謝文成就跟大家解釋:“這個代課老師是人家于桂紅讓給我的,我送她紗巾是報恩,沒有别的意思,大家不要誤會。”“哎呀,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啊,看你燒包燒的,于桂紅可是咱知青點最漂亮的小妹妹,我們也隻有望梅止渴的份了。”男知青們真的都很羨慕謝文成交了桃花運,他們說幾句風涼話,也就是尋開心,誰也沒有惡意,因為大家都很尊重謝文成,也都覺得他和于桂紅般配,簡直就是天生的一對。
之後的日子裡,在謝文成的帶動下,劉家窪二隊的知青們都捧起了書本,都把業餘時間用到了看書複習功課上。謝文成因為平時愛學習成了學校的代課老師,大家都覺得還是多讀書多學習文化知識好,說不定什麼時候知識就能改變命運。
1973年秋天,于桂紅得了肝炎,随後他們知青點就有一半人檢查出轉氨酶增高,但數于桂紅嚴重。于桂紅的父母得到消息後,就讓于桂紅回京治療。很快,于桂紅的病例和診斷書就寄到了縣知青辦,于桂紅因病辦理了“病退”,順利返回了北京,不久後就在北京參加了工作,因為她的父母都是高幹。
于桂紅返京後,她多次寫信讓謝文成也以患病為理由申請“病退”盡快返京,謝文成卻說自己身體很健康,咋能弄虛作假呢?于桂紅的父母都說謝文成太死闆,不希望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這樣的死腦筋,于桂紅卻說除非這輩子不嫁人,要嫁就嫁謝文成。于桂紅的父母拗不過女兒,隻能依她。
一等就是五年,到了1978年,謝文成才通過高考返回了北京,他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知名大學。到了1981年年末,謝文成才跟于桂紅牽手紅地毯,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于桂紅和謝文成相敬如賓,恩愛有加,親友們都羨慕他倆,都說他倆真的是一對最幸福最和睦的模範夫妻。
目前,年近七旬的謝文成剛從他工作了四十年的那所雙一流大學正式退下來,作為一名很有名望的博士生導師,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于桂紅退休後一直從事公益活動,她還以謝文成的名義多次為第二故鄉的學校捐款捐物,她說自己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曆對她的成長很重要,陝北不光是她插隊落戶的第二故鄉,那裡更是她婚姻戀愛的溫床和搖籃。我問于桂紅:“于老師,你家的條件那麼好,知青點那麼多男知青,你為什麼偏偏就愛上了謝教授?當時他隻是一名代課老師。”“我倆的戀愛是從下鄉插隊時開始的,當時他連一名代課老師都不是。那次上山打柴,天氣那麼冷,他能把自己的棉衣給我穿,單憑這一點,他就值得我愛,何況文成還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帥小夥。”于桂紅的回答很平淡,也很知足,她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十年來恩愛有加,相敬如賓,這樣的夫妻真的是幸福恩愛的模範夫妻,再次祝福于桂紅和謝文成兩位老知青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作者:草根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