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
更新时间:2024-10-13 20:15:19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你可能還記得被那些逼真的、生動的噩夢從睡眠中驚醒的時刻,一身冷汗,久久回不過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疾病的)1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疾病的征兆

你可能還記得被那些逼真的、生動的噩夢從睡眠中驚醒的時刻,一身冷汗,久久回不過神。

有人說夢是披着魔幻外衣的欲望,事實上,睡眠時的環境、身體狀況等,都可能是噩夢的成因。

經常做噩夢是不是有問題?怎樣才能減少噩夢?《生命時報》(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研究采訪專家,解析噩夢成因,幫你提升睡眠質量。

受訪專家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 王占成

經常做噩夢,是不是有問題?

2019年,UHN Daily(美國大學健康新聞)發布一項調查顯示,成年人報告大約85%的數據中,有8%到29%的人每月都會做噩夢。

2017年,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曾刊文講解了做噩夢的六種原因:

服用某些藥物

噩夢與服用某些藥物有關,比如有助于擴張血管的藥物被認為是“噩夢制造者”,因為它會間接改變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平衡,進而誘發噩夢。

患有心髒病

《荷蘭醫學雜志》曾刊登一項研究發現,噩夢與心髒病存在一定的關聯。因為心髒病患者更可能出現呼吸問題,這會導緻大腦供氧量降低,引發噩夢。

據統計,心律不齊會導緻做噩夢的幾率增加3倍,胸悶、胸痛會導緻做噩夢的幾率增加7倍。

偏頭痛預警

一項研究發現,偏頭痛發作前,患者往往會做一些關于“憤怒”和“攻擊”的噩夢。一種理論認為,這是因為偏頭痛導緻大腦發生了多種變化。

抑郁和壓力

國際夢研究協會研究發現,失去所愛的人、目睹重大事故等會讓人産生抑郁情緒,進而引發噩夢。

工作生活壓力大導緻的緊張情緒、焦慮心情等也是導緻噩夢的心理原因。

缺少睡眠

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的睡眠被打斷再入眠時,容易做噩夢,反過來,做噩夢又會讓人越發難以入眠。

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也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臨床表現為夜間睡眠打鼾伴有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

睡覺時如果時常出現呼吸暫停等情況,會使人感覺胸悶,從而引起噩夢。

這些因素決定夢境質量

今年3月,美國“健康美好”網站刊登了美國夢境分析師勞裡·洛文伯格的文章,其根據經驗總結了5種常見的會影響夢境的因素。

趴着睡,性夢多

如果你經常做一些與熟人或陌生人親熱的夢而感到尴尬,建議檢查下睡眠姿勢,因為趴着睡更容易做與性有關的夢。

一種理論認為,生殖區域被壓在床上會受到刺激,進而反饋給大腦,導緻性夢;

另外,趴着睡會影響大腦正常的供氧,使無意識的思考和想象增加,“性”這種原始的本能更易“冒頭”。

吃維B,夢境清

如果你想把夢境記得更清楚,在睡前可以服用維生素B6。這種B族維生素有助于回憶做夢的細節。

這可能是因為維生素B6有生成血清素的作用,其含量的升高能提高夢境的活躍度,促使人們醒來後清楚地複述夢境。

戒煙後,夢更多

尼古丁會抑制血清素,所以吸煙的人可能夢更少些。而如果你最近戒煙了,不再攝入尼古丁,就會産生反彈效應,開始瘋狂地做夢。

黃體期,夢難忘

黃體酮是一種與生殖健康有關的激素,在女性月經周期的後半段、排卵後釋放,它也會影響做夢。

希臘雅典大學的睡眠醫學家發表在《醫學科學》上的研究顯示,那些處于月經周期黃體階段(黃體酮水平更高)的女性能更好地記住自己的夢。

當身體有高于正常水平的孕酮時,夢會變得非常生動和難忘。

吃甜辣,噩夢多

在就寝前吃甜或辛辣食物會讓人做更多心煩意亂的夢。這些食物會導緻血糖水平急劇上升,在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時期(做夢期間)時又急劇下降。

辛辣食物會升高體溫,平躺睡眠時容易造成燒心,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破壞夢境,把愉快的夢變成煩躁的夢。

專家提醒:心血管病、房顫和高血壓患者頻繁做噩夢要引起重視,可能是疾病發生變化或加重的信号,建議到醫院心内科或心理科就診。

睡前做好5件事,減少噩夢頻率

幾乎每個人都做過噩夢,但往往第二天就忘了。如果每周做1~2次噩夢,就會導緻睡眠障礙。

成年人解決噩夢問題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此外還包括:

少喝酒

酒精會引起整夜不安、容易醒來。睡前可以喝花草茶來助眠。

就寝前不進食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稱,睡前吃零食使大腦更活躍,易做噩夢。

寫日記

提前寫下所有的煩心事,以免它們在夜間打擾睡眠。寫日記有助于減輕壓力,減少做噩夢頻率。

睡前不看可怕内容

睡前要與情緒更積極的事物接觸,不要看負面消息和恐怖片。

聽聽白噪音

用手機播放白噪音,來幫助大腦适應周圍環境。

如果長期無法緩解,可能是更嚴重問題的迹象,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或情緒障礙,應求助心理醫師。

來源:生命時報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