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微課堂豐富居家生活。 白紙坊街道供圖
孩子開心地跟微課堂學習。白紙坊街道供圖
東城區天壇街道居民錄制小視頻,參與線上活動。天壇街道供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們已經居家防疫一個多月了。“家裡蹲”是否會特别無聊?連日來,記者探訪京城各大社區,發現不少鎮街、社區居委會、物業推出了暖心服務,讓宅在家中的市民也能“花式”生活,為居家防疫增添樂趣。
大興亦莊鎮
鄰裡之間多了不少大廚
亦莊鎮楓丹壹号小區物業推出了“廚藝雲課堂”,隔幾天就分享一段烹饪小視頻到居民群中。1368戶居民都能免費跟着做,視頻還可以下載後轉給親朋好友。漸漸地,大家發現,鄰裡之間多了不少“大廚”,甚至還有居民發起成立了社區美食家交流群,計劃在疫情結束後開展線下活動。
“鍋中放油,蔥姜爆香,加入雞蛋翻炒,變色後加入黃瓜、木耳和調味料,翻炒均勻出鍋。”昨天中午,居民馮女士就跟着視頻做了一道家常菜,剛一出鍋,丈夫老陳就趕緊嘗了一口,“嘿!真香啊!”
夫妻二人10天前從河北老家回京,按照要求需要居家觀察14天,本以為隻能窩在沙發裡看劇,沒想到物業管家推薦的“廚藝雲課堂”,讓無聊的日子變得有趣起來。“我看了課程表,接下來還要教做津白爆蜇頭、海參蹄筋、宮爆龍鳕魚等‘硬菜’呢。”馮女士說,現在夫妻倆每天吃完晚飯,還要看上兩集《舌尖上的中國》。
馮女士家客廳窗戶能夠一眼望見社區門口,“為了守護我們的安全,社工和志願者們真的辛苦,經常看到他們用面包充饑。”她說,等居家觀察隔離期結束之後,一定要“露一手”,為這些“逆行者”做幾道拿手菜。
居家觀察期的居民若想學做菜,食材采買也不成問題。物業管家當上了義務“跑腿員”,貨物送到門外以敲門為信号,雙方不碰面,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此外,每天一早,亦莊鎮的蔬菜直通車還會帶着30多種新鮮蔬菜來到社區門口,為小區裡的“大廚”們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
西城白紙坊
線上免費居家文化課
“大家跟着我一起把面和均勻,然後揉搓……”周末上午,家住白紙坊的小朋友天天催着媽媽打開手機,跟随街道請來的老師上起面塑課。疫情期間,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白紙坊街道聯合首銘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成立教學小組,推出一系列戰“疫”微課堂。通過微信“人人講”小程序,以手機直播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所有課程均公開、免費。
兩個小時的直播課程不知不覺過去了,天天手邊也多了一個沙和尚面塑。在一旁打下手的媽媽說,如果沒有微課堂,真不知道如何陪孩子過這個特殊的寒假。
原來,一家人原本計劃春節期間出門旅遊,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安排。5歲的天天一開始有點沮喪,活潑好動的他在家裡發蔫,爸爸媽媽使盡渾身解數也難博一笑。“我家孩子平時就喜歡捏橡皮泥,這次社區能提供免費的學習機會簡直讓孩子美壞了,學起來特别認真,晚上睡覺前還囑咐我一定要提醒他第二天上面塑課。”天天媽媽說,自從有了線上面塑課,孩子就像着了魔一樣,精神頭也足了。
為了讓更多居民受益,線上培訓課程組建了微課群,随時解答各類問題。居民可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群,點擊相關鍊接就能收看全部課程,即使錯過直播也可觀看回放。目前,戰“疫”微課堂已開播的課程有書法、面塑、茶藝,截至目前,已開播4次,超過200人次在線觀看,學員的反響十分熱烈,接下來還計劃開設誦讀、剪紙、空竹等課程。
東城四塊玉
“我愛記歌詞”線上PK
“問天問大地”“地道戰”“戰友最聽黨的話”……周末下午四點,東城區體育館路四塊玉社區居民微信群“我愛記歌詞”線上比拼一開始,一條條信息就連珠炮似的蹦了出來。
居民王梅青捧着手機,正聚精會神地“頭腦風暴”中。“媛媛,快,話!話!”“花花世界鴛鴦蝴蝶!”一旁,閨女媛媛默契地唱了出來,王梅青火速輸入群裡,無縫接龍。“哈哈哈,太好玩了!”“王姐666!”群裡,幾位鄰居連連贊道。
頭腦風暴的不光王梅青,群裡二十多位街坊也不甘示弱,最美不過夕陽紅、紅星閃閃放光彩、彩雲追月……大家越接越趣味橫生,惹得群裡的圍觀居民抛出各種歡樂的表情包。一小時線上PK,王梅青和閨女邊唱、邊接龍,興緻盎然。“我平時愛好唱歌,是我們社區合唱隊的,以前閑暇時間總和街坊鄰居們一起排練,但現在受疫情影響沒法出門,線上接歌詞終于讓我過了把瘾!”王梅青說,這一輪PK下來,嗓子清亮了、腦袋活躍了,重要的是開懷大笑、心情好了。
線上比拼,是疫情發生以來四塊玉社區居民們的常态活動,由社區工作人員組織、發布遊戲規則,360多人的“四塊玉社區”居民群裡自願報名參加,活動基本每周一次,内容除了“我愛記歌詞”,還有家裡最美角落、炸貨、手工編織等各種比拼,居民踴躍參與。“大家根據各種教程,學織手袋、十字繡,編中國結、老鼠玩偶,炸油條、做蛋糕……群裡各種交流PK,居家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歡笑多多,我們安心享受‘陽光宅’!”居民呂辛說道。
豐台東高地
微信群裡學寫字
“點要寫小,右側伸長,左側平齊,右側的兩個點要上下對正,橫要平齊,豎要拉長……”随着視頻裡溫柔的女聲講解,一個漂亮的“料”字就寫出來了。早晨9點,家住豐台區東高地街道西窪地社區的王雨桐小朋友拿過媽媽的手機,熟練的點開微信“硬筆書法群”,抱着看了起來。這是由社區在職黨員、北京工業大學教師劉玮發起的義務網上書法群,專門教宅在家裡的小孩子們寫字。
在劉玮的牽線搭橋下,書法老師劉瑩成了社區居民的線上書法老師。近一個多月時間裡,群裡30來個孩子和居民跟着老師學寫字。
王雨桐每天都認真觀看老師示範的漢字書寫視頻,認真地跟着摹寫,寫完後讓媽媽拍照片上傳到微信群裡,等着老師的點評。
“‘我’字第二筆橫要寫短,‘以’字撇要和左邊部件拉開距離……”很快王雨桐就收到了劉瑩老師的回複,照片上她寫的字都被老師點評了,寫的标準的會畫上對勾或是圓圈,需要改正的地方會用紅筆進行示範,或是直接寫上文字說明。
疫情之下的社區有點冷清,但在這個微信群裡每天的讨論卻是火熱,讓宅在家裡的日子過得更加豐富充實。
海澱六郎莊
“紅歌”為一線工作者鼓勁
晚上8點,吃過晚飯,收拾停當,海澱區海澱鎮六郎莊社區的微信群裡準時響起嘹亮的歌聲。從疫情防控開始,社區志願服務隊裡的老黨員們,每天都會組織“紅歌大家唱”活動,為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者鼓勁、送去祝福,同時也給宅在家裡的居民增添樂趣。
有人開了頭,群裡就接起了龍,歌聲不斷。有人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表達對抗“疫”必勝的自信;有人唱《好人一生平安》,為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等送去祝福。
“他們在站崗,她們在消殺,天寒地凍無所謂,心懷社區有國家;他們在巡視,她們在排查,全力以赴戰疫情,以身作則聽黨話;他們在值守,她們在護家,嚴防死守保安全,消毒殺菌為大家……”更多人結合疫情自編歌詞,朗朗上口、形象生動的歌詞,讓居民們的點贊刷屏。
據介紹,六郎莊社區志願服務隊中有10多位老黨員,最年輕的50多歲,年長的70多歲。這次防疫值守,社區沒給他們安排站崗的任務,他們就在微信群裡當好四大員:信息員——排查登記居家觀察人員和返京人員;宣傳員——宣傳防疫知識;鼓勁員——組織“紅歌大家唱”活動;示範員——帶頭遵守防控要求。
“不讓我們站崗值守,我們照樣要發揮作用。在微信群裡唱一唱、說一說,給一線的英雄們鼓了勁,也能讓居民提高防範意識、消除恐慌,唱歌還能活躍氣氛,鍛煉身體,一舉多得。”老黨員王忠說。
石景山
高校志願者為醫護子女線上開課
“你瞧,這道概率題還能換種思路快速求解。”上個周末,來自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大二年級的趙天昊和北京九中的劉禹微信連線,圍繞一道數學概率題讨論起來,這已經是趙天昊為她線上輔導的第28天。
“參加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輔導功課的志願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他們在前線與病毒做鬥争,我們在後方用知識與愛心向奉獻者緻敬、為醫護人員分憂,這是當代大學生在疫情面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趙天昊說。
劉禹的父母都是石景山區的醫護工作者,從疫情發生至今一直加班加點非常忙碌。母親陳紅霞說:“這種特殊時期開設的線上課程非常管用,不僅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後顧之憂,而且清華高材生耐心細緻、及時高效的講解幫助女兒攻克了很多理科難題,為不足百天的高考備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景山團區委與區衛健委合作,對有子女教育需求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進行摸排,同時聯絡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高校志願服務團隊,根據年級及科目分類按需精準配對,目前已有來自首都高校的27名志願者與石景山區一線醫護人員的子女結成了學習夥伴。目前,石景山團區委仍在持續摸排有課業輔導需求的醫護人員子女的情況,并持續招募高校志願者,志願服務将一直持續到疫情結束。(記者 陳強 張骜 李瑤 孫穎 于麗爽 孫雲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