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最近關于海天味業的争議,頻頻吸引我們的視線。
其是否存在添加劑超标或者國内外産品“雙标”的問題,這都留待專業機構的評判。
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海天味業,這家千億級行業巨頭,是如何從一家小小的醬園,發展而來的。
一、從佛山的小醬園到新聞聯播上的大品牌
上個世紀50年代,在公私合營的進程下,佛山對當地的25家醬園進行了整合,以其中曆史最為悠久的品牌“海天醬園”命名了新成立的醬油廠——海天醬油廠。
海天醬油自此成為廣東地區的知名品牌,但其真正走出嶺南的時機,還要等到40年後。
上世紀90年代初,在大規模的國企改制浪潮下,很多經營業績不好的企業,都被甩了包袱,但海天醬油廠,卻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在佛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天醬油廠改制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任命龐康為公司的總經理。
從副廠長走上了經理崗位的龐康,一下子得到了施展拳腳的機會。
在他的堅持下,海天公司花費了3000多萬元,引進一整套的國外生産線,要知道,這可是90年代,這3000多萬元是企業好幾年的産值。
此後,為了進一步擴充産能,2003年海天醬油又斥巨資引進了全國第一條全自動的包裝生産線,2008年又從德國引進了10條全自動化生産線,使産品的所有加工工序均實現了自動化。
有了産能的同時,海天醬油也在品牌上發力。畢竟産量再高、産品再好,也要讓消費者認可才行。
所以,從1992年開始,海天醬油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營銷團隊,将其醬油品牌申請了商标專利。
1999年時,以高額價格競拍到了央視《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環節廣告的海天,更是一下子被全國人民所熟知。兩年後,海天的銷售收入總額就實現了十億元的突破。
二、農村包圍城市,率先占領下沉市場
與海天醬油同台競技的還有李錦記、欣和、千禾等知名品牌,隻是他們的首要市場争奪方向,都是一、二線城市。
但此時,海天卻并沒有盲目跟進,而是将視線,轉向了全國的縣鄉、村鎮市場。
2003年,海天經過多次的走訪調研,制定了“全面開發縣份市場,啟動農村銷售”的産品銷售政策。
為此,海天還培養了一支超過1000人的地面推廣團隊,将海天的市場渠道,打入了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和1000多個縣城中。
在村鎮的農貿批發市場、城鄉的便利店、村裡的小賣部中,都能看到海天産品的身影。
同時,除了零售端之外,海天還重點布局餐飲行業。
通過與新東方廚師學校的合作,使從新東方的學藝出來的廚師,都習慣了海天産品的口味,這種習慣,又會進一步促使聘請這些廚師的店家,采購海天的産品。
數據顯示,2020年,在海天在餐飲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0%。
三、擺脫醬油制品的局限,進入多種調味品領域
從醬園起家的海天,到2010年前後,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瓶頸。
單一的醬油類産品,已經全面覆蓋了市場,在細分領域、細分區域的小範圍市場争奪,已無法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增長空間。
此時,海天開始了向其他調味料領域的産品延伸。
通過一系列的收購,海天進入了腐乳(平廣中皇)、食醋(丹和醋業)和香油(合肥燕莊)等調味料領域。
其後,海天又推出了自己的複合調料品牌“@ME”,主打韓式部隊鍋、新疆番茄鍋等火鍋底料,以及鹽焗粉、日式拌飯汁、日式撈面汁、小蒜蓉辣醬等複合調料産品。
如今海天已經成為了一個市值接近7000億元的巨無霸,更連續四年入選央視的“品牌強國工程”,是中國民族品牌的代表。
但面對着收入增長的壓力與來自投資者的預期,海天也正在進行着艱難的調整與轉身。
我們由衷地希望,明天的海天,依舊是一個讓中國人放心的民族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