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一檔韓國綜藝節目《新職員誕生記》,裡面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當面試官問應聘者:為什麼申請加入我們公司?
這個法學院的高材生,一時腦子短路,胡亂回答起來:
之後,可能是發現自己失言了,又拼命往回補救:
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呼之欲出的尴尬。
當然,補救效果差強人意,連場外評委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不得不說,面試過那麼多候選人,這種“車禍現場”,我見過很多。
其實,很多面試官問的問題,并不出格,而且仔細想想,每個問題的背後,都有其初衷。
也就是說,他們在問問題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想聽到什麼答案。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提前想一想,對方問的這個問題,是要考察什麼點。
今天,小歐姐就為你盤點了幾個常見面試問題,以及面試官腦子裡在想什麼:
一、你現在公司很好,發展也不錯,為什麼看機會?這個問題看上去是在褒獎你的公司和業績,但實際上,背後暗藏玄機。
之前曾經有個應聘者,可能因為自己比較聰明,在原來的公司發展得很順利,工作三年,升了兩次職。
結果,面試時,當面試官問他為什麼看機會時,他卻沾沾自喜地說:“現在公司平台太小了,我覺得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感覺在現在的公司,已經學不到東西,不适合我了。”
他說的可能是實情,但這樣的回答方式,卻會讓面試官覺得,他是個不懂感恩的人。
作為職場人,尤其是職場新人,過去的公司即便有萬般不好,它也為你提供了工作的機會和成長的平台。
你對“前任”的這種無情态度,不但不會讓新東家開心,反而會讓他們擔心,你終将有一天,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除此之外,如果回答壓力太大、過于辛苦、人際關系複雜之類,顯然也不是好的選擇。
對這個問題,比較好的回答,就是不談現公司的負面情況,而隻說自己未來的正面追求。
簡單講,就是,不吐槽現公司哪不好,隻說自己還想更好。
比如:
現在公司雖然很好,但是業務發展方向和自己的長期規劃有偏差,自己更看好XX領域。
公司平台很不錯,但是由于各方面過于穩定,流動性較低,對年輕人來講,沒有太多晉升機會。
盡量從一些更宏觀、更大局、更長遠的角度着眼去回答這個問題,而不是盯住現在公司的某些小的細節缺陷。
對這個問題,比較差的回答,就是像開頭的那種“你們挺好的,但是我也沒覺得很堅定要加入。”
言外之意就是:我在“大面積撒網”,你們通知我來面試,我就來了。
有可能是實話,但絕對不讨喜。
這就好像一個姑娘答應了小夥子的追求,問他你為什麼追求我,結果小夥子說,我給100個人寫了情書,但是隻有你回複了。
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背後,他們的心理預期就是:快來誇誇我們。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面試官是高冷還是熱情,他們都希望聽到别人的稱贊、甚至仰慕,這是人性的正常反應。
抓住了這一點心理,你就可以“有技巧”地“恭維”他們。
之所以說有技巧,并非巧言令色油嘴滑舌,也絕不是虛無缥缈地拍馬屁,那樣隻會讓人生厭。真正要做的,是“有備而來、切中要害”。
之前有個朋友,去參加一家她心儀的大型公司的面試,面試官也問了類似的問題。
她答道:“我了解到咱們公司正在布局XX業務,這個方向是我自己非常感興趣的領域,之前也有過相關的經驗,而且,我了解貴公司在行業内的口碑很好,之前做的項目也都很成功,所以非常希望有機會加入貴公司。”
不同于普通的“泛泛而誇”,她用短短的幾句話,既向面試官展示了自己對公司的認可和向往,又讓公司知道,她做足了功課,帶着滿滿的誠意,另外,也體現了自己在相關領域的經驗。
一舉好幾得。
誇别人,也是門技術活,誇不好,說的人要吐,聽的人惡心。
誇的前提,是發自内心的認可,是要真的花了功夫研究。
這個也是每次面試的必問題目,也可能是網上攻略最多的一道題。
大部分的攻略中,都建議“将自己的優點包裝一下,用一個看上去是缺點,但核心還是優點的方式展現出來。”
比如:我做事過于追求完美、我對自己的要求太嚴格等。
說實話,這種用了太多年的套路,真的套不住幾個面試官。
曾經有一天,我一共面試了6個候選人,其中4個人,都說自己的缺點是過于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
當我看着其中的一個人,穿着一件皺巴巴的襯衣,頂着一頭淩亂而分叉的頭發,說自己“過于追求完美”時,我都忘了接下來要問他什麼了。
其實,關于這道題,面試官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們想聽到真實的你,但過于真實,又未必能夠承受。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尺度。
人無完人,你可以說一個無傷大雅的小缺點,但不能讓面試官對你的工作能力和合作态度産生質疑。
比起毫無誠意、套路滿滿的回答,更好的回答是:
1, 說一些非原則性的小缺點(最好是很多人都有的),但同時強調自己已經意識到,并且正在改進。
比如,自己可能之前在時間管理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現在已經學習了哪些時間管理方法,正在實踐和改變。
類似這樣的回答,不但能夠讓面試官看到一個真實立體的你,又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個善于自省、不斷進步的人。
2, 可以回答某些不太被推崇,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錯”的特質。
比如:自己性格内向、可能不是特别喜歡和别人閑聊之類。雖然傳統觀念中,覺得這是“不合群”,需要改,但其實并無對錯之分。
當然,如果這樣回答,也要特意強調,自己的内向,隻是性格,但并不會影響工作狀态。也可以舉幾個例子,證明自己如何利用自己的獨特性格,做的比别人更好。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優秀的答案是,能讓面試官眼前一亮,覺得你是個真實、獨特又有意思的人,但并不産生反感。
而那些套路答案,不但不會給你加分,還有可能讓對方覺得,你很虛。
這個問題的背後,面試官想考察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 你是不是一個有目标、有規劃的人;
第二, 你能在我們公司、在這個崗位上,做多久。
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顧此失彼。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說自己沒有目标,但如果回答的目标太高遠,一方面會讓面試官産生“不落地、好高骛遠”的感覺,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讓對方擔心,留不住你。
我之前曾面試過一個應屆生,小夥子很優秀,在校成績好、實習經驗豐富、愛好廣泛,還考了很多證書。
其中,包括GRE證書,而且分數很高。
GRE不容易考,一般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去考它,所以,我特意問了問他。
雖然他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也說沒有計劃馬上出國,但這種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少有公司願意承擔。
回答職業規劃的一個核心原則就是:候選人的資曆再好,也沒有企業願意給人選當跳闆。
最好的回答,是着眼于未來的3-5年,給出一個靠譜落地、踮踮腳可以實現的目标,讓企業方覺得,你既讓人放心,又很上進。
另外,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提到職業規劃時,覺得如果不說自己想當領導,想晉升為管理崗,就是沒有追求。
這種想法不但大錯特錯,還有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機會。
一方面,越是大型的公司,越會尊重“技術型人才”。
我之前曾工作的那家外企,就明确規定了“專家型”和“管理型”兩條上升路徑,以滿足不同發展需求的員工的訴求,有的技術型專家,無論内部級别還是薪資待遇,甚至都遠遠高于他的直屬上級。
另外,面試時過于強調自己想在幾年内一定要升職到領導崗位,可能會在無形中,給面試官帶來壓力。
曾經有個朋友,是個部門主管,招聘時遇到一個候選人,雄心勃勃,說自己很有信心,一定能在三年内,晉升至管理崗。
朋友在心裡默默苦笑了一下:你升職為管理崗,那我去哪呢?要知道,我可是熬了十年,才坐到現在的位置。
回答職業規劃問題,盡量不要規劃職位、級别這些不能完全由自己把控的東西,而更應該将答案的落腳點放在自己身上,側重回答能力的提升。
别小看這個問題。
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都覺得面試已經結束,面試官在和自己拉家常。
其實并不是。
很多候選人被pass,都是在類似這種不經意的“閑聊”問題中,露出了破綻。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女生,當我問到她這個問題時,她很輕松地回答:愛好讀書和跑步。
巧得很,我也愛好讀書和跑步。
于是我就和她展開了讨論。
我:“你最近在讀什麼書呢?”
她猶豫了一下,答道:“額,在讀《無人生還》。”(真不是個好兆頭)
我:“那你覺得誰是兇手呢?”
她:“額,額,額”
之後,她坦白地說,最近學習很忙,那本書是她四五個月之前看的,還沒有看完,也記不清人物了。
一個愛好讀書的人,上一本書卻還是四五個月之前讀的。第一個愛好,失敗。
再來聊聊跑步。我問她一般什麼時間跑,跑多遠,耗時多久?
她回答,跑2公裡,用半小時。
她可能根本沒有概念,2公裡是多遠,正常的跑步速度,半小時能跑多遠。
有了這兩個回答,無論她前面的問題答得再好,面試其實已經失敗了。
面試官問候選人的愛好,其實是想通過看對方把業餘時間都花在哪,來判斷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性格。
但,無論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性格,這種為了迎合面試官,而将自己不具備的東西愣往自己身上加的做法,都會讓面試官将問題上升至對她人品的懷疑。
一旦到了這個層面,結果就很難挽回了。
愛好這件事,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并非通過什麼面試技巧可以美化和修飾的,與其胡說,不如平時多花點功夫。
面試雖然讓人緊張,但面試官也是人,并非不講情面的機器。
準備面試前,多注重積累總結好的經驗和習慣,在面試時淡定表現,很大概率上,還是會有一個好結果的。
總結起來,面試中,掌握這些基本原則,結合自己的獨特優勢,就很有可能會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第一, 不要套路,要真誠。網上的攻略可以查,但千萬不要隻剩下套路。對一個每天都要面試很多場的面試官來說,他見過的套路絕對比你多;
第二, 不要造假,要真實。簡曆也好,回答問題也好,一旦讓對方發現了虛假成分,你的面試就已經結束了;
第三, 不要胡說,要揣摩。在真實的基礎上,多想想對方問題的背後,究竟想了解什麼,回答問題不要急,把自己要說的話過過腦子捋一捋。甯可說的少,但不要說錯。
祝未來你參加的所有面試,都能一路綠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