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文化遺産有哪些?昆明調是指昆明地區傳唱的山歌、小調,以前多在山野田間、盛大活動中歌唱,後經過人們的組織和編改,慢慢形成一種文化藝術,并在舞台上表演昆明調曲目繁多,有耍山調、猜調、大河漲水沙浪沙、拈魚、趕馬調、送郎調、放馬山歌以及東門腔、西門腔、草海腔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昆明的文化遺産有哪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昆明的文化遺産有哪些
昆明調是指昆明地區傳唱的山歌、小調,以前多在山野田間、盛大活動中歌唱,後經過人們的組織和編改,慢慢形成一種文化藝術,并在舞台上表演。昆明調曲目繁多,有耍山調、猜調、大河漲水沙浪沙、拈魚、趕馬調、送郎調、放馬山歌以及東門腔、西門腔、草海腔等。
關索戲,素有戲劇界、史學界“活化石”之稱,有着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古樸之風,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欣賞價值。它以三國英雄關羽的三兒子關索為主角,展開的歌頌三國時期英雄人物的“傩面戲”,它既是對英雄的頌揚,也有着祝禱祈願之意,還有着娛樂的作用。關索戲的聲腔比較複雜,為無弦伴奏,伴唱參雜其間,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較原始的面貌,演員頭戴面具,邊唱邊舞,将一個時期的英雄故事通過打唱的戲劇表演形式娓娓道來。
隐秘于昆明呈貢的“闆凳龍舞”已有200多年曆史,這項民間藝術是為了表達後世族人對先祖阿紮裡的崇拜。2005年,“闆凳龍舞”被列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闆凳龍舞取材方便,體積小,農家常用的四條腿木闆凳,綁上一塊紅綢布,一頭紮成花朵當作龍頭,便成了舞蹈道具。呈貢人們至今保持着春節“闆凳龍舞”賀新年的傳統。闆凳龍舞舞蹈動作簡單,不僅大人可舞,也适合孩童耍弄;調子多種多樣,舞者可以信手拈來、随意唱詞。
放風筝是一項寓教于樂的遊戲,曆史悠久,種類繁多。“魯蝶”“京燕”“津奇” “南響”是我國風筝四大流派,而雲南的滇式風筝——“滇筝”,是繼四大風筝流派後的又一主流風筝流派。“做風筝難,難在削篾。”因為竹篾的粗細,直接關系到風筝的性能和高度:竹篾太粗,會影響風筝的飛行高度;竹篾太細,則容易讓風筝折翼墜落。“滇筝”與所有流派風筝不一樣,它經過研究改良,在傳統風筝上增加了一對小蜜蜂樣的翅膀,整個翅膀朝下的,能夠承受大風,這樣強大的“黑科技”讓昆明的風筝在四季都能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