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
更新时间:2024-10-08 02:15:21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曆經五千多年依然在東方煥發出新的生機。千百年前風雲亂世,孔夫子不顧他人的成見周遊列國,将儒家之道傳遍神州大地;燦爛奪目的唐詩宋詞,無數文人雅客為其傾倒,留下了千古流芳的醒世佳句。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1

在華夏民族的文化長河之中,有着太多數不清的瑰寶,啟迪着人們的思想。但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有些非常巧妙的俗語,這些句子簡短易懂,形象生動。例如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都曾引用過這句話。可是往往人們都隻知其一,對這下半句的經典卻不甚了解。究竟其中有何深意呢?這還需要我們細細體會。

兔子不吃窩邊草

衆所周知,青草是兔子的食物,但是這窩旁邊的草可吃不得,這樣的草可以掩蓋兔子的蹤迹,讓獵人無法察覺,從而保護兔子的生命。這兔子與草本來是敵對的兩方,但是為了保全自己,這兩者卻可以和諧相處,所以這其中的道理就是要“與鄰為善,懂得借勢而為”。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2

在社會上謀事,有野心固然是好的,但是也要懂得審時度勢,一個人終究孤掌難鳴。不分好壞的将所有人視為自己的敵對,這樣的行事風格是無法成就大事的。千年前的謀聖“鬼谷子”曾經有言“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在與人相交的過程中,有共同的利益可以謀劃,那麼就要成為朋友、盟友。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3

秦朝末年,劉邦就憑借着其任用賢臣的本事,将張良、韓信等大将都收之于麾下,其中還有一位謀臣,名叫陳平,他早先年輾轉多地侍奉君主,其忠誠之心非常可疑,但是劉邦卻看中了其過人的謀略,并将其重用。這位謀士果然也才賦過人,為劉邦提出了良策,為楚漢戰争立下了汗馬功勞,兩者在亂世之中相互成就。

有草何必滿山跑

而這下半句話卻和前一句的意味截然相反,本是成事之說,但卻充滿了諷刺的意味。“有草何必滿山跑”,這句話出自一位清末的富商,他就是鼎鼎有名的胡雪岩,他這一生波瀾起伏,而這句話正是其得勢之時背棄好友的一句話。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4

胡雪岩幼年時期家境貧困,是村裡的一位放牛娃,在13歲的時候,迫于生計,他開始隻身闖蕩社會,從小學徒到雜役,曆經了不少的磨練,經過多年的打拼終于闖出了名頭,成為了錢莊的主人,之後更是清末時期的“首富”,家産數不勝數。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5

當年他的好友受到事情的牽連,要遊走外地避風頭,于是就将妻子托付給了胡雪岩,但是富貴商人大多好色,這胡雪岩家中也是有十幾房的姨太太,正值好友猶豫之際,胡雪岩卻脫口而出“兔子不吃窩邊草”,于是這好友就放心離去。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6

幾月過去之後,這好友終于得以返回京城,正想要和妻子團圓之際,卻發現昔日的妻子已經成為了胡雪岩的小妾,于是朋友生氣的質問他,他卻淡淡的回到“有草何必滿山跑”。這樣背信棄義的行為實在令人可恨!

守住本心,方得始終

人在社會上謀事,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胡雪岩雖然成為大富大貴之人,但是卻被利益與美色蒙蔽雙眼,不斷做出惡劣之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終這位“紅頂商人”被官僚排擠,外商勒索,短短半年之間,就将家産虧空,随後郁郁而終。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7

人們常說“樹大招風”,一時的春風得意卻成為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看似不變的财富卻最容易颠覆。人生在世,守得初心,方能始終,而這“初心”卻難倒了無數的能人賢士,在社會這大染缸中變得一文不值。古今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聖人,曆經千帆,不墜青雲,用一顆本心才成就了大業,這其中的學問時至今日仍然值得人們學習。

小結

“兔子不吃窩邊草,有草何必滿山跑”,前半句是入世智慧,但這回後半句卻是害人不淺。古往今來,無數人都敗在這“本心”之上,即使曆經風雨,卻還是看不清欲望的深淵。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吃白不吃(兔子不吃窩邊草)8

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俗語,道出了人性的智慧,很多人隻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卻無法了解其深意,從而以偏概全,對于古人代代流傳的俗語,還是要多家理解為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