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森林是盛放孩子想象的搖籃,是孩子們心馳神往的童話世界。中外童話作家,都把故事的發生地選擇在了森林。幽深的山林、叢生的蘑菇、遍地的花朵、飛翔的鳥兒、潺潺的流泉、神秘的傳說,引發孩子們的多少奇幻的想象啊!看央視公益片,一位女孩動聽的童音:我希望森林裡的小動物越來越多。飛禽走獸、蜂蝶昆蟲、甚至各種爬行的的蛇類,森林也是動物的栖身之地。鳥兒、蟲兒、花兒、孩子、陽光、森林,多麼好的意境啊!孩子們到哪裡去尋找森林啊?最好去的地方就是到童話書裡去尋找,小紅帽和大灰狼、白雪公主和王子、巨人和矮子。這些童話作家們非得把人物放在森林裡,才有故事。
誰能想象的到,有位大愛的女神,她走遍了大江南北,在南國生活幾十年的她,與蒙山大窪的山林撞了個正懷,一個美麗的邂逅,一下子讓她突發奇想:如果能在這森林裡建一所學校,讓孩子生活在童話的世界裡,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真的佩服美麗的嚴校長美麗的想象。真的,在大窪的流泉下,在密密的山林裡,她的蒙山森林學校就這樣誕生在美麗森林裡。學校附近有村曰“鬼谷子村”。當地人相傳王禅老祖曾隐居此山采藥修道,這村子上千年了,祖祖輩輩繁衍于斯,由此看“鬼谷子村”還真頗有些來曆。蒙山曆來是修道之地,現在蒙山南麓還有曆代道士長眠的道士林。蒙山腳下還有“東蒙書院”的遺迹。嚴校長選在曆來就有名士聚集的大窪辦學,也是大窪這片山林裡文脈的傳承。
樹是大窪的主人,蒙山大窪山高林密,各類樹木競相生長。孩子們的課堂就在樹林裡,林子中的鳥兒頻頻鳴唱,是在歡迎孩子們嗎?孩子們的教室就在樹上。一棵大柳樹,被學校設計成了一個書屋,孩子們在樹上讀書,鳥兒在樹上鳴叫,孩子們的書聲與鳥兒的叫聲應和着。童音、鳥鳴,是多麼和諧的合奏啊!到樹上讀書,邀來清風明月,邀來鳥雀和鳴,邀來月光星光,邀來朝陽夕陽。學校背面是大山,大樹下面是流泉,孩子手中是課本,這幽僻的山林裡,連通着大山外面的世界。孩子們太愛這些樹,他們體驗着人類祖先的生活,攀爬樹枝,将身子隐藏于密葉裡,樹林裡有了孩子的身影,有了花朵般的笑臉。有什麼樣的美麗花朵,比得上孩子們的笑臉呢?
山林裡的“琴師”從不知疲倦,即使夜深之際。“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流泉、飛瀑敲動山石的琴鍵,山林裡便奏響了最為動聽的音樂。咚咚、叮當,清脆的音色,還有昆蟲的和鳴,偏偏還有蟬的驚叫,佩環與美玉的撞擊聲麼?一滴水的滴落足以驚醒山的美夢,不時有蛙鳴。山林裡這些娃娃們,生在大城市,住在水泥的森林,來到大窪的森林,才真正走進童話,享受着自然的音樂。于是,他們在山石上,聽風的奏鳴,聽鳥的吟唱,聽蟲的低吟和蛙的嗓門,他們的葫蘆絲吹出了天籁之音。這森林的音樂會,有鳥啭,有流泉,有清風,有雞鳴,有蛙唱,有孩子們的歌聲、笑聲,有孩子們葫蘆絲的歡唱。所有的“音樂人”都是觀衆,有都是演員。森林音樂會,吸引了大山深處的動物們,隻能遠遠聽得到它們的悠長粗犷的叫聲,那高空的鳥兒不時抛下短促的叫聲,是在喝彩麼?
孩子們像鳥兒一般歡快,也像鳥兒一樣飛翔。他們的課程就是遠足,在大山裡錘煉自己的“翅膀”。風裡雨裡50公裡的遠足,翻越山峪,攀上山頂,識别花草,認識蜂蝶,這遠足就是走進大自然的課堂,砥砺意志,練硬“翅膀”。更遠的路途,更高的山峰都在腳下。“紫燕欲飛先繞棟”,孩子們不僅僅要“繞棟”而飛,還要搏擊雲天,“天高任鳥飛”,需要練就搏擊風雨的“雙翼”。
從城裡來到這森林的孩子,不是旅遊,不是體驗,而是在這跟小樹一樣在這森林裡成長。森林學校要完成國家課程,突出森林課程特色。徒步、登山、紮染、插花、戲水、養殖、爬樹、遊學,立足森林課堂,讓孩子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學習自然。孩子們刨地、播種、澆水、施肥,播下一粒種子,栽下一棵幼苗,孩子們就跟着小苗子天天長大。自己從地裡收獲勞動成果,看着自己收獲的果實,孩子們高興勁都寫在臉上。這就是“滿分卷”,自己汗水換來的“滿分卷”。勞動教育成了孩子們喜歡的課程,分享成就的課堂。
在森林學校,孩子們是歡快的鳥兒。高高飄飛的風筝,帶着他們的心願飛向樹梢以上的空中,跟白雲作伴。可孩子們又不能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孩子們接受的是新時代的教育,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又有着完整的課程體系。國家課程、森林課程、生活教育課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被子疊放整整齊齊,衣物洗得幹幹淨淨,吃飯“光盤行動”,餐具自己洗刷幹淨。這種生活教育,讓孩子小小年紀學會獨立生活,學會珍惜别人的勞動。這是教育的根本。學校讓孩子走向沂蒙紅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講述英雄的故事,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讓他們了解曆史,培養家國的情懷。走向貧困家庭奉獻愛心,讓他們學會善良,學會助人,親身體驗成人達己的學習理念。讓孩子們拿起畫筆描繪森林四時之景;拿起毛筆,寫下美麗的夢想。在山林的熏陶裡,孩子們内心更沉靜了;流泉瀑布,孩子們内心更純淨了。成長在森林學校,孩子們的童年成長的快樂和幸福,經曆了人生的衆多磨砺。視野更開闊,境界更寬廣。“做頂天立地中國人”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們的童年深深紮根。
城裡的孩子,在童話裡讀着森林,極力展開童心的想象,展望森林的樣子。而蒙山森林學校的孩子,就長在森林裡,他們就是飛鳥的朋友,是花朵的夥伴,是山林的娃。這種成長與經曆,讓他們就成了森林童話的主角。在森林,他們童話般的童年在快樂成長。
童年是單向流淌的生命河流,成人隻能從孩子身上重溫自己童年的故事。重回童年,重溫那些稚氣的甚至可笑的童年故事,重溫與童年昆蟲、飛鳥友好相處的幸福。走進森林學校,走進孩子們童話般的學習生活。感恩美麗的嚴校長,給了孩子們童話般的童年,給了我們重回童年的沖動,給了成人幸福的童年體驗。森林裡的學校,森林裡成長的童年,無限向往,令人神往。
(本文照片系實地實景拍攝,由平邑蒙山森林學校提供)
作者簡介:
陳凱:筆名蒙山樵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學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少年時即癡戀文學,工作後移情于教書育人。教學教研30年後,重新拾筆,接續文學夢想。文學老青年,創作新寫手。雖喜歡日日駐留田間,雖自诩多麼熱愛故鄉的土地,卻沒為這片土地流過多少汗水。為家鄉代言,替親人立傳。以散見于報刊的百餘篇散文和散文集《風從故鄉來》,回報故鄉親人的養育。鄉愁記憶漸行漸遠,時代風貌與時俱新。肩起記錄鄉村使命,為昨日的鄉村留下文字記憶,為今日鄉村寫下人間煙火,為明天鄉村展望向來來的願景。愛我的鄉村,應不會嫌棄我笨拙的文字,如同母親不會嫌棄我的笨口拙舌。
壹點号蒙山樵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