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
——領略詩仙賢者風範,傳承民族文化精髓。
江油,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裡,這裡物華天寶、人文荟萃,年輕的李白在這裡度過少年時光。故鄉的靈山秀水孕育了李白的蓋世才華,而錦天繡地的盛唐所滋生出的強大民族自信,培育了李白樂觀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懷。李白的詩風雄渾壯美、清新俊逸,杜甫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是中國詩壇最為光輝的巨星,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一生無時無刻不懷念着故鄉,而他也為江油這片多情的土地留下了無比的榮耀和千載的追思。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是神仙出世之概與凡人入世之志的完美結合。
磨針溪畔,啟知橋上,亭如此、花如此、人也如此。破開多年歲月,仿佛看見了李白在此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隔着層層花草遙看,身着霓裳羽衣的仙子凝眸綽立,一笑間風卷蓮動......
圌之秀色,常盈襟袖,山川鐘靈,風光如畫,獨太白得其精華。舊時的谪仙栖隐處,見證了時光的消逝,承載着歲月的厚重,亘古不變的是池裡綠過無數個夏的幽葉和微風輕送的滿院荷香。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亭台樓閣、雕欄畫柱,細微末節處,演繹的是傳統的故事,旋轉間泛起半山煙霧,帶我們回到千年前,看到當年一舞傾國的絕色佳人,借以谪仙人之筆定格成千百年來人人稱頌的一幅畫卷。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在這裡,綠樹滴翠,碧草如蔭。後人們的每一次登峰,凝視的不僅是途中的丹青石墨,更是閃耀千年的李白詩魂。
映着千百年來的同一輪明月,舉杯邀月,再彈奏一曲霓裳羽衣舞曲,千年前那縱馬自蜀地入長安的白衣少年,可會桀骜潇灑地回眸?在長安春日灼灼的桃花側畔,與我們豪爽對飲,再現驚豔盛唐的才華氣概!
以“詩歌為境 繡針為筆”用絹布講述詩意李白
在詩歌小鎮——青蓮的老牌坊對面,有一座繡樓,是詩仙胞妹李月圓的繡樓,名喚粉竹樓。千百年後,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省級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基地——李白詩意繡院選址于此。
在粉竹掩映之下,展卷繃、拈銀針、穿彩線,“靈心應詩仙,巧手繡詩意”,一幅幅故裡山水,一幀幀李白詩畫,用绫羅綢緞、棉麻錦紗,重現了故裡山川美景,人民詩風傳承。
在當前,機器取代手工、技藝乏人可傳、非遺加速失傳的當下,要想守護、傳承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勇氣、需要匠心、更需要智慧。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雖已時隔千載,李白的詩情、才華、灑脫、不羁,仍能穿越時光激勵人心。時至今日,他早已不是他,他代表着一種精神,更成為了一座豐碑,讓我們一起去追憶、去探尋、去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