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蝸牛随處可見,牆上,地裡,果園等等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在陰天雨後蝸牛的活動特别頻繁,家裡外牆陰面都是蝸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從小接觸對于蝸牛并不陌生,還流行着關于蝸牛的謎語,“說它是條牛,卻不會拉犁,笑它力氣小,背着房子跑”。當晴天的時候蝸牛會萎縮到殼裡,在殼口留下如同薄紙般的膜,小時候調皮用草頭戳破,一會蝸牛就會露頭。
老家農村裡常見的是一種白色殼的蝸牛,叫做條華蝸牛。個頭不大,殼的直徑通常不超過一厘米,殼上有一道棕色印記。或許是作為農民的緣故,對于蝸牛并沒有太多的好感,在院子裡種的蔬菜都被啃食了。但在寂寞的童年裡,蝸牛也是不錯玩伴,經常把見到的蝸牛收集起來,玩膩了之後用來喂鴨子喂雞。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在村外多了一種蝸牛,通體棕色的殼,個頭也大的多。當時問過許多大人,都說不出來叫什麼,也沒有太多的印象。因為比較稀少,還特意撿過幾隻飼養。近些年來發現,這種蝸牛數量越來越多,随便走幾步就能發現蹤影。或許是缺乏天敵的緣故,還有蔓延的趨勢,成為裡地裡面常見的害蟲。
這種蝸牛在許多地方都成在了災,尤其玉米地裡最為嚴重。玉米葉子都給啃光了,還順着玉米須爬進去吃掉玉米。在嚴重的地方一棵玉米上能有幾十隻,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專門養殖的。打殺蟲劑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顯,很多村民隻能人工抓蟲,一小時候就能撿上一桶。
查閱過一些資料這種蝸牛叫做“灰巴蝸牛”,在各地都有分布。喜歡潛伏在蔭蔽潮濕的地方,晝伏夜出,喜歡在傍晚和清晨取食。若是遇到高溫幹燥的條件,就會把口封閉起來,潛伏在潮濕的土縫或者葉下,等合适的條件又會重新出來。農田裡正好是這種蝸牛理想的繁殖條件,地皮濕潤陽光被遮擋,有充足的口糧。
蝸牛的繁殖速度比較快,因為是雌雄同體,任意兩隻蝸牛就可以繁殖後代。每隻蝸牛一年能産卵6-7次,産卵後八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并且蝸牛生殖不受年齡限制,蝸牛越大産卵越多。現在農村裡因為一些野生動物,如各種鳥類,蜥蜴,蟾蜍,刺猬,螢火蟲等動物的減少,使得蝸牛的數量越來越多。
對于蝸牛的防止以打藥為主,嚴重的地方會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有條件的農田裡可以放養一些雞鴨。可惜國内沒有吃蝸牛的習慣,否則即使在泛濫也沒有關系,早晚會被吃的幹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