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各種各樣的形狀,有餅形的、沱形的、南瓜形的、磚形的等等。不過最常見、最經典還是餅茶,默認的重量是357g。357這個數字已經深入人心,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普洱茶要做成357g,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一、普洱茶餅為什麼是357克?
一是從曆史和運輸方面來講
于曆史來說,普洱茶興于兩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時期的皇族,普洱茶餅,也有稱七子餅茶的,每餅重357g,為何設置這個重量,是有一定的曆史原因。
古代涉邊交易,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制定了強制性的标準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統計,便于征稅,便于交易。
比如古代圓茶(即七子餅)為每圓重7兩,七圓為一筒,重49兩(16兩為一斤,49兩合當時的3.06斤);32筒為一引(重98斤),接近100斤。
建國後,七子餅的重量定為357克,則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約等于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約等于30公斤。
這樣一來,原本零碎的數字在加和之後就成為一個整數,便于普洱茶生産廠家的進銷管理。
二是從民族文化上講
在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中,“七”是一個吉祥的數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圓圓滿滿。
七子餅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祝福家和萬事興。
七子餅茶暢銷于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在海外華人中負有“合家團圓”的精神寄托。因此,七子餅茶又稱為“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
二、普洱茶餅為什麼緊壓不散存?
一開始普洱茶緊壓,隻是為了解決交通不便引起的運輸損失。
古代交通不便利,茶馬古道上馬幫運送茶葉,由于我國西南地區山地較多,地勢不平坦,如果茶葉以散茶形式存放,會給運輸增加成本,而緊壓之後隻需一匹馬就可以背負兩件60公斤茶葉,極大方便運輸。
緊壓茶利于茶葉轉化。
這主要是因為茶葉在後期轉化過程中,如果以散茶的形式存放,就會導緻氧化加快,茶葉的香味物質會過快散發掉。
緊壓茶與氧氣和光線的接觸面積相對減少,多酚類與葉綠素等物質的氧化緩慢很多,茶質得到更好地保存。
緊壓茶是創造微生物活動最好的環境。
相較散茶,緊壓茶多了蒸壓的過程,茶葉保持相對較好的濕度,如果加上合适的溫度,就為微生物活動創造出最好的環境,可以加速有益菌的繁殖,有效抑制有害生物,從而為後期轉化提供更好條件。
散茶不僅占地方,易碎易斷,運輸儲藏時還很難保持茶葉本身的完整,并會散失掉一些茶葉原有香氣。
緊壓茶則可以保持的時間長一些,從普洱越陳越香的特性來看,收藏普洱緊壓茶也有利于茶的品質轉化。
普洱茶幾千年前就以餅、磚、沱這些形式存在,其中有它獨特的韻味。其實還是有大學問的,正所謂茶路漫漫,漫漫茶路。學無止境,我在路上,心永在茶路之上。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幹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