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測時儀器,由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垂直于盤面,通過晷針日影在盤面上的方向就能測定時間。日晷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有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因盤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又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
清華大學校園内被刻劃的日晷
據《隋書·天文志》記載,日晷最早的發明時間大約是隋開皇十四年(594),袁充發明的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記載初見于南宋,後來一直引用,并将木質日晷改為材質堅硬的石質晷盤、金屬晷針。
日晷看起來簡單,但制作過程非常嚴謹, 時間線的刻劃、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時針的高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清華大學校園内被刻劃的日晷
觀察日晷時,還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是投向晷面上方的。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便投向晷面的下方。
随着時代的發展,日晷由一項古老的儀器變成了文物展覽品,北京故宮等處保存的便是清代制造的石質赤道日晷。雖然它的功能早已被科學技術取代,但是它在計時曆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沒,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加以保護。
清華大學校園内被刻劃的日晷
然而,8月17日,有新聞報道,位于清華大學大禮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有被人刻畫的痕迹。
清華在校生向記者提供的圖片顯示,刻畫的痕迹位于晷面上半部分,筆畫有十幾條,在晷面上呈淺白色,十分突兀。
清華大學西門
據《清華園風物》記載:位于校禮堂前大草坪南端的日晷,原為圓明園遺物,由1920屆學生畢業時獻給母校。據介紹原物因為年久風華,為了便于更好地保護,暫時放入了校史館,現在被刻畫的這個是複制品。
這種不文明行為傷害了清華人的感情,也引起了大家的公憤。因為沒有栅欄圍擋就可以進去亂刻亂劃,難道一個有行為能力的人,要想有點文明素質,必須得别人強制約束才能具備嗎?
許多人指責是遊客所為,但是新聞裡有這樣一句原話:“值得注意的是,清華大學因開學,從8月14日起已“停止校園參觀”。”
17日發現的劃痕到底是哪天刻上去的?誰刻的?據說校方正在調查監控,查找責任人。(醉影北京原創 歡迎回複互動 日晷照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