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做完實驗的兔子能賣給餐館嗎?
答:不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是二次會議通過)第四十七條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對實驗室動物的管理,防止實驗室動物逃逸,對使用後的實驗動物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實驗動物可追溯。禁止将使用後的實驗動物流入市場。
2問:如何理解高緻病性病原微生物?
答: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 233-2007)第3條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群體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a)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b)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c)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并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d)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注1: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緻病性病原微生物。
3問: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的相關研究,應按第幾類病原微生物管理?
答: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根據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狀病毒生物學特點、流行病學特征、緻病性、臨床表現等信息,該病原體暫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第二類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
4問:在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研究中,出現病毒培養皿破碎,應該怎麼消毒?
答: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四、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處理 章節中:
(二)含病毒培養器皿碎裂或傾覆造成實驗室污染:保持實驗室空間密閉,避免污染物擴散,使用 0.55%有效氯消毒液的毛巾覆蓋污染區。必要時(大量溢撒時)可用過氧乙酸加熱熏蒸實驗室,劑量為 2g/m3,熏蒸過夜;或 20g/L 過氧乙酸消毒液用氣溶膠噴霧器噴霧,用量 8ml/m3,作用 1~2小時;必要時或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高錳酸鉀 8g/m3,放入耐熱耐腐蝕容器(陶罐或玻璃容器),後加入甲醛(40%)10ml/m3,熏蒸 4 小時以上。熏蒸時室内濕度 60%-80%。
5問:從事病原微生物相關研究的工作人員,出現感染該微生物的相關臨床症狀時,該采取什麼措施?
答: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第四章 實驗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三條 實驗室工作人員出現與本實驗室從事的高緻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有關的感染臨床症狀或者體征時:
- 實驗室負責人應當向負責實驗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報告,同時派專人陪同及時就診;
- 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當将近期所接觸的病原微生物的種類和危險程度如實告知診療醫療機構;
- 接診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救治;
- 不具備相應救治條件的,應當依照規定将感染的實驗室工作人員轉診至具備相應傳染病救治條件的醫療機構;
- 具備相應傳染病救治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接診治療,不得拒絕救治。
6問:醫院接診到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高緻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在幾小時内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報告?
答: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第四章 實驗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七條 醫療機構或者獸醫醫療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發現由于實驗室相關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或者患有疫病、疑似患有疫病的動物,診治的醫療機構或者獸醫醫療機構應當在2小時内報告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接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内通報實驗室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接到通報的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采取預防、控制措施。
7問:發生生物危險物質溢灑,相關人員全部退出房間後,後續應如何處理溢灑區域?
答:發生生物危險物質溢灑時,立即通知房間内的無關人員迅速離開,關門并張貼“禁止進人”、“溢灑處理”的警告标識,至少30 min後方可進人現場處理溢灑物。根據《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WS/T 442-2014 附錄B 5 溢灑區域的處理 章節:
B.5.1 準備清理工具和物品,在穿着适當的個體防護裝備(鞋、防護服、口罩、雙層手套、護目鏡、呼吸保護裝置等)後進人實驗室。需要兩人共同處理溢灑物,必要時,還需配備一名現場指導人員。
B.5.2判斷污染程度,用消毒劑浸濕的紙巾(或其他吸收材料)覆蓋溢灑物,小心從外圍向中心傾倒适當量的消毒劑,使消毒劑與溢灑物混合并作用一定的時間。應注意按消毒劑的說明确定使用濃度和作用時間。
B.5.3 到作用時間後,小心将吸收了溢灑物的紙巾(或其他吸收材料)連同溢灑物收集到專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複用新的紙巾(或其他吸收材料)将剩餘物質吸淨。如果漏出物中含破碎的玻璃或其他物體,不得直接用手取走或棄置。可用硬紙闆或帶推闆的一次性塑料鏟作為“推送工具”和“收集工具”處理該類物體;也可用鑷子或鉗子處理。這些用具應與所處理物一并棄置于适當的耐紮生物危險物容器中。用清潔劑或消毒劑清潔被污染的表面。所處理的溢灑物以及處理工具(包括收集銳器的鑷子等)全部置于專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封好。B.5.4用消毒劑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區域。
B.5.5按程序脫去個體防護裝備,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專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封好。
B.5.6按程序洗手。
B.5.7按程序處理清除溢灑物過程中形成的所有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