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塞尚曾說:“是風景在我身上思考,我是它的意識。”在塞尚離開100餘年後,“塞尚的困惑”依然在啟發着現代藝術家。
莫幹山50号全攝影畫廊“一個空間”,藝術家韓子健“vanitas|遙遠之迹”個展正在展出。作為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學術系列展之一,該展覽以現代繪畫開創性人物塞尚的困惑為主題,深入地解讀了塞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在灰白交錯的廢土上,放置着被砂土風化的靜物,仿佛時間的侵蝕。本次展覽名稱中的拉丁語“vanitas”,意指“虛空”。“虛空畫”在歐洲繪畫史上是一個專門的畫種,将骷髅與華麗的裝飾物品結合在一起,以此提醒人們對于生命和人生進行思考。
韓子健直言,這是文本解讀性的一場展覽,也是自己“當代雕塑時間意識與身體表達”課題的深化。課題期間,他關注了許多當代學者的研究。對于此次展覽,他說:“這些飄零的絮語既不奢念創造,也不希冀通順,就像是在讀寫自己的閱讀手記,或許隻是為了休息,就如同霍克尼對透視法的研究。”
和其他展覽不同,這個展覽的“地面”顯得很不平整,甚至傾斜和地闆錯位。“作為畫家,塞尚一直對自己的表達有所懷疑,比如他想表達深度,卻不用焦點透視法。我的展覽裡對地闆的處理,也想微妙地改變觀衆的視覺,形成不确定感。”韓子健說。
塞尚對如何呈現真實自然,如何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執着追問,一直啟發着許多研究者。展覽期間,一場圍繞該展覽的研讨會舉行,藝術家、批評家和哲學家還共同參與了研讨。
學術主持楊疏清表示:“這是一個研究展,基于我們有一個共同愛好的藝術家塞尚,以及他的闡釋者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他有一篇名文叫做《塞尚的疑惑》。現在歐洲有一個研究傾向叫‘artistic research’,這種研究要求回到感性、感覺和具體的藝術創作。這次藝術家和理論家的結合,希望不是簡單的理論和實踐的分割,而是相互融入,成為一種新的感性的藝術創作。”
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批評家江梅表示,韓子健把他一向關注和思考的時間性與空間性問題,通過塞尚原型圖像以一種巧妙與潛在的方式體現了出來,“這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展覽,涉及的問題也比較深入,很具有啟發性,也是目前一些主流的藝術不大去涉及的問題。它是開放的,能夠從不同角度進入,不同的觀看者在現場可以獲得不同的思考與内在激發。”
藝評家了了評價,“‘遙遠之迹’與我們是有距離的,有未知性和不可捉摸的東西在裡面生長。觀衆可以帶着諸多問題,進入展廳。“緻敬塞尚的作品,令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通過韓子健獨特的語言,做了重新演繹。展廳地面故意傾斜、挪動錯位的地闆,使人感到時空又再一次模糊,給人離散之感。”
批評家李曉峰認為這個“迹”很有感覺,“遙遠看不到迹,那是一種心裡想象。遙遠到隻看到一片混沌,如同泰戈爾的詩‘天空未留痕迹,鳥兒已經飛過’。”在他看來,韓子健是一位雕塑家,他跟塞尚對話是一次颠覆也是一次開啟性的嘗試。
哲學學者餘明鋒說:“通過現場的呈現可以強烈感受到,作品不是止步于此的。它好像是從哪個地方來,還要繼續往前走去,有種非常強的‘在場’又‘不在場’感。用梅洛龐蒂的話來表達,就是‘在場和不在場’的交織。它在,但是‘在’的瞬間性非常強,它從遠處過來又要到哪裡去,在又不在。我想這個是在2020年的時間處境下特别恰當的藝術表現方式。我願意把這稱之為‘對藝術本身的藝術性思考’。”
“展覽提出了問題,作為一種視覺研究我希望繼續深入。”韓子健說。本次展覽将持續到2021年2月28日。
來源: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