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同往常一樣,這個中秋節潘從明依然在車間度過。“工作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在車間,潘從明心裡有一種踏實感,工作20多年來,車間已然成為他的第二個家。
潘從明新華社發
潘從明是位于甘肅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工序工序長。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大國工匠。他所主創的“鎳陽極泥中鉑钯铑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獲得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也是西北地區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一線産業工人。
貴金屬是航空航天、精密電子等高科技産業的關鍵基礎材料,相當于“工業維生素”。我國貴金屬儲量有限,長期依賴進口。它的主要原料來自經過火法、濕法冶煉提取鎳銅後的副産物——鎳陽極泥。
“貴金屬為什麼‘貴’呢?因為它儲量稀少,提取工藝複雜。”潘從明告訴記者,提純1克高純度的貴金屬,需要對5噸鎳礦廢渣進行反複萃取,經過40多道工序、200多個技術控制指标檢驗。
“如果沒有好的提純技術,冶煉後的電解鎳渣、陽極泥、二次含貴金屬物料等就會浪費。”提及自己的工作,潘從明有一種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多年來,他一直緻力于貴金屬生産效率的提升。
經過日日夜夜反複實驗,潘從明完成了“鎳陽極泥中鉑钯铑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的研發,能從成噸的鎳礦廢渣中提取出8種貴金屬,使每一種貴金屬的純度達到99.99%,有效解決了傳統工藝中貴金屬回收率低、加工成本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問題。該技術自2014年實現工業化應用以來,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2億元以上,達到國内領先水平。
“貴金屬冶煉工藝每前進一步,意味着我們國家的資源就少浪費一點。”懷着這樣的初心,潘從明從業以來啃下了120多本專業書籍,記錄了30多萬字學習筆記,歸納出60多種可用于提純的化學試劑,總結出800多個涉及貴金屬冶煉工藝的化學方程式。
在工作中,潘從明常常“打破砂鍋問到底”。“我樂于觀察、思考為什麼某種工藝無法高效地應用于生産實踐,同時結合理論知識、實驗研究,對生産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突破。”近年來,他和同事緻力于二次資源中貴金屬高效提取技術研究和低品位貴金屬物料中貴金屬提取技術研究,不斷推動我國貴金屬冶煉技術向高精尖發展。
“我總有退休的一天,但是技術創新沒有止境,我希望好的習慣、好的風氣能夠傳承下去,培養更多創新型技術人才。”每當有新人入職,潘從明都會幫助他們制定職業發展規劃,要求他們每個月底總結本月的學習成果、制定下個月的學習計劃,手把手教他們繪制工藝流程圖、批改實習報告。多年來,潘從明先後培養貴金屬冶煉人才達百名以上,為貴金屬産業輸送了大量朝氣蓬勃、技藝高超的青年才俊。
“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作為黨代表,我有責任也有決心影響帶動身邊更多的人為國家多作貢獻。”潘從明說。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0日0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