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具體内容?本報記者 張蓋倫王紅 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教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具體内容?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具體内容
本報記者 張蓋倫
王紅 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教授
擇校、密考、培訓機構惡性競争……科學清晰的評價指引,有無可能減輕這些教育焦慮?
近期,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義務教育評價指南》(以下簡稱《評價指南》),發布了縣級、學校、學生三級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标體系。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表示,整體來說,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标體系都圍繞着素質教育的導向,圍繞着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不良傾向來構建。
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教授王紅表示,《評價指南》中所蘊含的價值追求和設定的指标體系,充分體現了尊重規律、突出重點、破解難題、客觀務實的特點,将為義務教育發展生态的全面優化奠定堅實基礎,讓教育呈現美好發展樣态的追求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構建以全面發展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具體來說,在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當中,《評價指南》提出了“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标,不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不舉辦重點學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狀元、升學率”等考查要點。在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中,則明确提出要嚴控考試的次數,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等要求。評價學校不看升學率,更多注重增值性,要看學校辦學質量的總體狀況以及年度變化情況。在學生的發展質量評價當中,首先是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來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即使是在學生的學業發展評價當中,也不局限于學業水平的評價,而是強調學生的學習習慣、創新精神,為學生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奠基。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指出,《評價指南》的一大亮點,是明确強調了學生發展質量是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過去在開展教育工作時,一些地方對學生發展的效果和投入—産出效益關注不夠。這一次,各層面的教育質量評價最終都體現在學生發展質量上。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的教育質量評價均圍繞學生發展質量這一核心内容,突出考察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情況,構建了以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
而且,它不僅是對學校、學生、教師進行評價,還把縣級黨委政府納入了評價對象。
董奇表示,在目前的教育實際中,有的地方黨委政府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夠重視,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不進行專門研究,不開展督促檢查;有的地方學校還公布名校率,對教育的生态環境和導向産生了消極的影響。這些狀況的存在也是當前素質教育難以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次《評價指南》緻力于改變這一狀況,将縣級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情況納入評價對象,這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教育部、中組部和國家相關部門在貫徹落實《評價指南》過程中要督促省地市黨委政府,把對區縣黨委政府的這一要求落到實處。”
學校和教師也要提升自身能力
2021年1月,在學期結束後,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竈鎮海澄小學的學生們拿到了一份特别的成績報告單。學校提出了身心健康、品行高潔、智能發展、情趣高雅、勞動創新的幸福少年培養目标和評價維度。報告單裡,記錄了學生參加的每次活動,付出的每份努力,也列出了每位任教老師的關心、認可和期許。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柳海民表示,要确保《評價指南》在落實過程中不跑偏、不走樣,中小學校就需要把學與做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辦學治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他建議,學校要建立常态化自評工作機制,改進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定期開展對标自評診斷。學校可以邀請學校的管理幹部、教師、學生和家長等群體廣泛參與學校自評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座談等方式,對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質量給出全面客觀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學校不能因個人好惡、實施難度而對《評價指南》的考查要點“做減法”,而需落實完整的指标體系。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西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宋乃慶說,教師可以從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做起,切實推動《評價指南》的落實。他指出,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自身專業的水平。教師要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提升育德、課堂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導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等各方面能力,也要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傾向,勇于改革創新,深化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提升教書育人的創造性。在和家長溝通時,教師也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确的教育觀和成才觀,轉變唯分數、唯升學的錯誤觀念,提升家校協同育人能力。畢竟,教育評價改革落地見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與配合。
确保評價結果得到充分應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确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董奇表示,《評價指南》深入體現了義務教育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可以引導各省市縣政府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将工作重點從教育普及、硬件建設轉向内涵發展、優質均衡,抓好師資隊伍建設、育人質量提升、科學精細化管理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任務,以評促建,以評促改。
《評價指南》的發布實施也有利于引導各省市縣科學開展義務教育質量評價。董奇介紹,《評價指南》以多學科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充分考慮當前存在的多頭、重複評價等評價改革的突出問題,提供了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标體系和實施建議,有助于引導各級地方政府樹立正确的教育質量觀與科學的教育政績觀,科學開展教育質量評價,推進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山東省教育廳原巡視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提醒,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能為教育行政部門、教研和督導人員、一線教師和校長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也是促進教育質量改進和提升的重要基礎,但在評價結果的運用上仍要注意一些事項。
首先,要充分認識評價的意義和價值,将評價結果用于實際工作改進中,避免将評價流于形式或将評價結果束之高閣。而且有了評價結果,還要有專業力量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解讀。既要防止對數據結果的誤讀和誤解,也要避免隻簡單分析個别數據、忽視對數據之間關聯性的挖掘;不要隻簡單分析數據本身,而要重視探索數據背後意義。張志勇說,在使用評價結果時,要避免用評價結果對學生、學校、區縣進行排名排隊;避免将評價結果甄别化、評價目的功利化、評價導向扭曲化;避免用評價結果給學校、教師施壓。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改進教育教學上。評價結果出爐後,要綜合全面認識。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還應該關注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不僅要關注結果,還應該關注過程。“最後,要加強評價結果運用的制度建設。要建立監督機制、信息公開機制、評價結果使用的二次評估制度等,确保評價結果得到充分應用。”張志勇強調。
來源: 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