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牆一般稱為外橫牆,是砌築于建築物兩端的牆體,以支撐建築上部的屋山。
古代建築山牆的作用主要是與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
房屋建築的左右兩邊之牆的上端與前後屋頂間的斜坡,形成一個三角形,似古體“山”字。
各地風格不同的山牆
諺語說“山牆扒門必定傷人”,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硬山式住宅的主梁搭在山牆上的,而山牆常是承重牆,如果在牆上開門會使牆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險。
山牆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的、堅固的牆體,上部則大多為三角形,這樣的山牆多出現在硬山、懸山建築中。
在歇山頂建築中,山牆上部大多是山花。
在南方一些民居建築中,山牆上部也不是典型的三角形樣式,而往往做成階梯狀的防火牆形式。
山牆分内山牆、外山牆與排山牆。内山牆是指每個房間與房間之間的牆,它一般與前後牆成丁字形。外山牆是指在外面能看到的牆但前後牆不算,如:一房屋是門朝南,則東西那兩面牆就叫外山牆。排山牆就是老式房子,房間與房間是用木頭或水泥柱立起來,再用磚進行砌築起來的那就叫排山牆。
有些地區依照山牆頂端的形狀,将山牆分為五行山牆,盛行于閩南、廣東潮汕以及台灣之民居。關于五行山牆有這樣的話:金者頭圓而足闊,木者頭圓而身直,水者頭平而生泥,平行則如生蛇過水,火者頭尖而足闊,土者頭平而體秀。
金式
木式
水式
火式
土式
大幅水式
山牆常見的三種形制
人字形
人字形山牆比較簡潔實用,修造成本也不高,民間多采用。
鍋耳形
鍋耳形山牆線條優美,變化大,實際上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狀修建的,取意前程遠大,因它的形狀像鐵鍋的耳朵,民間俗稱鍋耳牆。鍋耳牆不但大量用在祠堂廟宇的山牆上,一般百姓的住宅也常使用。
波浪形
波浪形山牆造型起伏有緻,講究對稱,起伏多為三級,實際是鍋耳牆的變形,更像古代的官帽,百姓基本不用。它和人字形山牆、鍋耳形山牆一起出現在大型建築群裡,尤顯風姿。
轉自微信公衆平台“仿古青磚青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