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國上下下了很多雨,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給不少地方帶來了災難。雨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随人一生,因不同時間、地點和環境,而心情、感覺不同,詩意的中國人因此寫了很多與雨有關的詩詞,一起看看幾首著名的“雨詩”,體驗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心情。
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壯年、暮年,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聽雨,這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作者形象而又高度概括了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以及亡國之後晚年悲苦凄涼的生活。意象準确、生動、豐富、典型。幾乎描述了人一生的思想和生活變化。巨大時空的跨越使作品有思想,有深度,尤其是晚年的生活讓人瞬間發出感慨。一夜無眠,卻心如止水,任憑台階前的雨水一點一滴敲打着自己的心靈,是多麼無奈、無助與凄涼。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大家非常熟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早年家庭條件很好,生活處處充滿情趣。這首詞寥寥數句,把作者惜春憐花的情感抒發得淋漓盡緻。當然,也隻有生活中沒什麼壓力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心情觀察自然變化,并發出憐惜的感慨。這首詞和紅樓中林黛玉的《葬花辭》有相似之處,春天對于一個弱女子來說,是多愁善感的,隻是李清照是純粹的惜春,而林黛玉是感歎自己的命運如春花一般飄落,零落成泥,花的命運和自己的悲慘交織在一起。
李好古的《谒金門》: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鮮花經過雨水的滋潤,又一次盛開出姹紫嫣紅。春天又到了,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耕種一年希望的開始。然而,燕子回到自己曾經的住處,卻再也找不到原來的住處了。征戰連年,家園敗壞是誰之錯?統治者們隻知道尋歡作樂,國将不國。可作為普通百姓,也隻能發一兩句感慨,寄希望于“東風”橫掃“胡塵”,百姓還能指望誰呢!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聖杜甫的詩大多沉悶憂愁,且下雨天大多數人相對來說是比較沉悶的,所寫詩詞也大多傾向于低沉。然而杜甫這首詩卻非常“喜”,原因無他,春雨貴如油,一年的希望就在眼前。杜甫逃難到四川成都後,總算過上了一段時間的清淡日子,不用再整天奔波了,在亂世中撿回一條小命,還能有地方住,有塊地耕種,是非常幸福的。或者成都這段時間是杜甫一種最平淡,卻也是最快樂的。杜甫輕松愉快的詩歌幾乎都在這段時間寫成。
最為人所知,且豁達痛快的該屬蘇轼的這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轼貶谪黃州後第三年,與朋友在去買田的路上碰到下雨。蘇轼冒雨前行,這本是生活小事,但蘇轼卻從大自然的陰晴變化中,品味出政治和人生的瞬息萬變。“莫聽”“何妨”“誰怕”“任平生”,是作者經曆風雨後的真切感受,鮮明地體現了蘇轼坦蕩的胸襟和倔強性格。将普通的生活現象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有機融合在一起,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
下雨期間,如果不上班,不妨體會體會各種下雨的心情,也是滌蕩自己的心靈。世間對每個人都不會相差太大,放下心中的煩躁與憂愁,前路将更加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