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灤河岸邊,生長在鄉間的野花有好多,牽牛花、指甲花、秫稭花、虎皮傘等等,當然還有我們當地人稱作“酒盅子花”的一種漂亮的花朵。當然這些稱呼都是我們農村人在當地的叫法,就如同好多農村人的名字就叫做“二頭”、“趙四”、“狗剩子”,名字雖然不文雅,但是卻勝在實在,形象。
“酒盅子花”,花開五瓣兒,深紫或者淺紫色的花瓣,小巧玲珑,形狀就如同以前老人們喝酒的酒杯一般,我想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來曆吧。小時候,生活在鄉村,住的是低矮的土方,穿粗布衣服,吃粗糧,日子過的貧乏。可是貧窮也阻擋不住農村人對美好的向往。很多人家都在門口兩側種上幾株各色花朵,其中人們種的最多的就是這種酒盅子花了,它跟月季一樣耐寒,花期也很長,盛夏時節花團錦簇,把一個個院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其實它有一個漂亮的名字,叫“錦葵”,最早被記載在《詩經》裡,不過那時候的人們把它叫做“荍”。 《詩·陳風·東門之枌》:"視爾如荍,贻我握椒。意思是:我看你像花朵一樣美麗,你就高興地送我一把花椒。看起來,很早國人就将他當做定情之物,要比西方的玫瑰,早的多。“荍”讀若“荞”(qiáo),草本植物,夏季開紫色或白色的花,即錦葵花,又名荊葵花,古稱又作“芘芣”,讀若“比扶”。宋代詩人也曾寫道“小草浮冰椿,除篁映錦葵”,新生的竹子與紫氣盈盈的錦葵相互映襯,文雅而秀美,寫盡錦葵之風流。
當然本着國人無草不如藥的原則,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也将錦葵收錄其中,莖、葉、花:鹹,寒。清熱利濕,理氣通便。用于大便不暢,臍腹痛,瘰疬,帶下病。李時珍記錄的藥方有多種:可以将葵菜葉,搗成細末,用來治療湯火創傷;如果大便不通,用葵葉搗汁,再取生姜汁,和勻服下;治療消中多尿,用葵根煮水喝,每日平旦服二升。别小瞧這些民間藥方,在以往的歲月中,可是救了不少老百姓呢。
錦葵花,古代人常用它來制作香茶。将晾曬好的葵花茶泡開,茶湯呈淡藍色。在藍色茶汁中滴上幾滴檸檬,茶水就會變為粉紅色。古代文人,以茶會友,常常以此為樂。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風華的茶師,擅長用錦葵花制茶。在他居住的地方,種植了漫山遍野的錦葵。等到錦葵花盛開,宛若紫氣東來,如夢如幻。閩南國的公主紫瑤,偶爾經過這裡,不由被鋪天蓋地的錦葵花迷住了。等她喝過風華特制的錦葵香茶,不相信人間竟有這等瓊漿玉液。錦葵花美,錦葵茶香,紫瑤流連忘返,在此一住就是三年。我想,這樣的民間故事,就是因為錦葵花美得令人心醉,才杜撰出來的吧?
酒盅子花,在灤河兩岸萬紫千紅,素莖妖娆,點亮了故鄉的顔色。你那裡把它叫做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