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傳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國一前一後在大慶和新疆塔裡木盆地又發現了新油田,而這兩個大油田據勘探超10億噸石油,這也再次打破了石油即将枯竭的說法。實際上石油還能再用多少年的問題一直都有,可是石油卻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枯竭過,相反全球的石油儲蓄量一直在增加,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石油是當今世界工業第一能源要素,也被譽為當代工業的血液,一個國家要生存和發展,那就離不開石油這個重要的戰略資源。自從人類發現了石油,對石油的應用就不曾間斷過,大到坦克、火箭以及其他航天航天器,小到衣食住行,它滲透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對于石油是怎麼形成的?一直都是一個謎,但是總的可以分為“有機成因”和“無機成因”兩種說法。前者認為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認為石油是由微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生物在死後,他們屍體的一部分會被氧化分解破壞,随着時間的推移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了“原石油”。經過多次運移形成油藏,進而被我們所發現、開采和利用;而後者則認為石油是可再生資源,它可以在地殼内源源不斷地形成,他們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内部本身的碳元素經過多種物理化學反應而生成的。雖然對石油的形成衆說紛纭,但是對于石油的探索的腳步卻從未停止,尤其是對如何合理有效地開采石油的研究。
在油田開采的初期,那個時候的人們并沒有先進的技術,隻能通過地表的油田一口井打下去,這時石油就會直接噴湧出來,但是這樣的方式去開采石油,采收率隻有5%左右,所以對于開采石油的技術、相關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體系一直是人們的追求的目标。比如我國大慶采取的三次采油技術,這種技術應用基于生物、物理和化學技術的完美融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原油采收率。
一次采油技術是最方便的采油階段,主要是對地層表面的石油進行開采,實現自噴式的采油技術;二次采油技術是向底層内注水增加地層的壓力,并由壓力轉化為能量。三次開采主要是将油洗出來,因為在二次采油的過程中,會有石油仍舊藏于岩層的孔隙之中。目前這項技術的采收率可達30%,但在三次抽油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油層敏感影響了化學劑的使用,使得出油率極低,可即便如此,光是大慶16年的産量也有千萬噸。
石油的開采技術仍在改進,可石油的用量卻日益增加。人們不禁擔心,石油會有枯竭的一天嗎?曾經有科學家預言,當石油的産量達到一個頂峰後就會下降,但事實是如此嗎?其實不是,實際上石油的儲存量一直都在上升,主要也是得益于技術的升級,使得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下開采石油,而且就目前人們可以探測到的石油資源預計可以使用幾十年,但這是人們可以探測到的,實際上人們還未探測到的石油資源更多。
所以對于石油的儲存量已經不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了,而是如何找到清潔資源去取而代之。因為石油在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溫室氣體,而這些氣體會破壞地球的大氣層,如此反複,使得全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長期以往對人類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開發清潔的能源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