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珏、氣、士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王,就是參通天地人三者,而讓天下所有的人都心向往之的人。就是孟子所說的“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的人。但是,從“王”的字形來看,董仲舒和孔子的解釋應屬于一本正經的胡說。“王”字甲骨文、金文像斧钺的形态,是用刑具斧钺的形态來代指掌握着生殺大權的王。
玉,向來被認為是珍貴、美好的事物。它色澤溫潤、紋理明晰、聲音清越、質地堅實、形态圓轉,符合儒家仁、義、智、勇、絜的準則,因此用來作為君子的象征。因此形容謙謙君子或美男子用“豐神如玉”、“秋水為神玉為骨”。《樂府詩集·白石郎曲》贊美水神“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與《世說新語·容止》形容嵇康“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有異曲同工之妙。
甲骨文、金文“玉”字皆象玉連貫起來的形态,而且是平放時側面的形态。在古代,玉和貝是通用的貨币,都需要用絲繩穿貫起來,丨就是那條絲繩。有的丨前面還打了結——古人對錢也是看得很緊的。
珏:二玉相合為一珏。
“珏”就是兩串玉合在一起的形狀,不是某劇中某歌所說的“玉中之王”的意思。王國維說:“古王或貝皆以一貫五枚,二貫為一珏。就其枚言之,則曰珏、曰朋;就其貫言之,則曰工、曰王。”一貫五枚,二貫玉為一珏,二貫貝為一朋。“珏”字現在已不常用,但“朋”字依然活躍在我們的語言中。朋友、朋輩、朋侪、朋黨,最初的意思都與穿在一條絲繩上的貝殼有關。
“珏”部下隸屬的字有“班”。《說文解字》:“班,分瑞玉。從珏、刀。”“班”是會意字,用刀把瑞玉分開,由此産生了分班、上班、班級等詞,這說明上帝認為被分開的你們都是極好的。
氣:雲氣也。象形。
“氣”原本是象雲起的形态,引申為凡氣之稱。我們常說“氣氛”,“氛”就是“祥氣”的意思。
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士,就是做事、從事、任事。“引申之,凡能事其事稱士”。這就把那些屍位素餐、不為人民辦實事的人排除在外了。要求再高一點,“通古今、辯然否謂之士”。呵呵。再加上孔夫子玄之又玄的“推十合一”,怪不得現存的“士”已是珍稀物種了。
最後以一個完全不好笑的冷笑話結尾,問誰是最會辦事的“士”?答案是丈母娘面前的準女“壻”(“壻”字從士,或從女作“婿”,後一個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字)。
作者:紫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