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為什麼被痰憋醒
為什麼被痰憋醒
更新时间:2024-10-08 14:43:10

為什麼被痰憋醒?2月16日健康時報曾經報道,至今,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同濟醫學院法醫系劉良教授及其團隊已經獲準對9例因新冠病毒感染過世的逝者進行屍檢并獲得了病理樣本,對其中三例進行了病理分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被痰憋醒?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為什麼被痰憋醒(病人是被痰栓憋死的)1

為什麼被痰憋醒

2月16日健康時報曾經報道,至今,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同濟醫學院法醫系劉良教授及其團隊已經獲準對9例因新冠病毒感染過世的逝者進行屍檢并獲得了病理樣本,對其中三例進行了病理分析。

組織拿到了,大衆都很關心目前病理解析進展如何,特别是對臨床有何指導意義呢?

“大家都在關注解剖結果,昨天晚上我們上海醫療救治團隊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學科幾十位專家在這裡開會,連線了第一例穿刺取樣的病理報告提供者、王福生院士團隊的專家趙景民教授,通過分享病理報告解讀,印證我們上海方案在救治中的很多技術細節是合理的。我們正在抓住每一個細微研究進展來優化治療方案。但在所有的領域裡,誰要說用了某一個療法,就把患者救活了,肯定是不确切的。”2月29号一早,上海醫療救治組組長張文宏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張文宏教授2月29日接受采訪 尹薇/攝

目前屍檢觀察報告,是肉眼觀察結果

2月28日,健康時報記者獲得了第一份觀察報告:即将發表在2020年2月《法醫學雜志》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預出版版本)。這是1例屍體解剖肉眼觀察結果。《報告》的通訊作者正是劉良教授及其團隊。

法醫學雜志2020年新一期的網上預印版

健康時報記者留意到,該文作者身份均為法醫,尚無病理學者參加。結合标題解讀,這份報告記錄的僅為法醫肉眼觀察部分,而非更加深入的病理解析後的結論。

劉良教授接受央視新聞采訪

在2月24日,央視記者專訪了劉良教授,他透露自己率領團隊解剖的9例遺體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當,但年齡偏大,多在60-70歲,年紀最大的超過80歲,最小的是52歲。

報告顯示,劉良的法醫團隊觀察到本例死者肺部損傷明顯,炎性病變(灰白色病竈)以左肺為重,肺肉眼觀呈斑片狀,可見灰白色病竈及暗紅色出血,觸之質韌,失去肺固有的海綿感。切面可見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從肺泡内溢出,并可見纖維條索。

報告認為,屍體檢驗肉眼所見雙下肺纖維條索影,和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見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的影像學改變分布情況相符合,且病變進一步進展。考慮影像學所見磨玻璃狀影與肉眼所見肺泡灰白色病竈對應,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征的炎性反應。

此外,此前由COVID-19 死者屍體穿刺取樣獲得的組織局部病理學改變做了研究,認為COVID-19病理特征與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類似,但該報告認為從此例系統解剖大體觀察,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緻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SARS 明顯,考慮可能與此例患者從确診到死亡僅15 天,病程較短有關,有待更多系統屍體檢驗資料及組織病理學驗證。

“僅有一例,而且隻是肉眼觀察,尚未進入顯微鏡下的組織觀察和病理解析。要等後續更多結果公開才有普遍參考價值。”一位業内人士對健康時報記者解析。

有些病人是被痰栓憋死的?

記者留意到,盡管目前出來的結果相當有限,但很多猜測而得出的各種言論滿天飛。

如有人稱:醫學專家對11具遺體解剖後才發現真正新冠肺炎的死因。提到“解剖發現肺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太一樣,并不是嚴重的纖維化,有一部分肺泡存在,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的黏液。有些病人是被濃痰憋死的,也就是肺部的痰栓症。呼吸機隻是治标,克痰才是治本。現在治療是用呼吸機,痰就往裡吸了,造成痰栓最終病人去世。因此,應該往外抽痰,病人就不會因痰堵塞而窒息。化痰才是重中之重。”

另有傳言稱:“武漢今天死亡人數首次下降一半,從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是因為“遺體解剖發現,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導緻缺氧是死因。

傳言随即話鋒一轉,稱痰栓出現是因為使用了呼吸機,而改用吸痰機後,“武漢今天死亡人數首次下降一半,從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這一傳言還特意點出這一遺體解剖發現要感謝“同濟法醫系劉良教授團隊”。

此類“痰栓”傳言或根據有媒體報道:“如果是痰拴,一定要吸出來,這時不能用呼吸機,對治療來說,可能具有颠覆性的變化。”

對于這一報道,丁香園采訪的法醫學專家表示:“痰栓不是呼吸機導緻的,而是由肺部黏液病變形成的,屬于疾病損害後的病理過程。”“這個發現的意義在于,痰栓形成不利于呼吸機的氧有效抵達肺泡,導緻呼吸機存在無效通氣,所以在臨床上先化痰、吸痰、清理呼吸道、再進行給氧支持才更有效。不過也不要過分誇大解剖的作用,實際上,這個問題此前也有臨床專家已經意識到,在不斷改進,解剖隻是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認知。”

又如《第一财經》采訪了正在湖北省荊州市進行援助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她對此表示“我不知道這個觀點是哪裡來的,至少發表觀點的人沒有接觸過新冠患者。對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來說,是很複雜的臨床症狀,也涉及到很多器官的症狀,不是單純一個吸痰機就能解決的。”

劉良教授回應:不知道這些信息來源于哪

“我勸記者們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關注解剖結果上了,這個領域有很多還有待研究的問題,解剖隻是醫生了解患者身體變化的一個方面,而且病理分析對臨床醫生而言,也是相當專業的領域。所有的科學性的東西不要淪落成為一些聽起來通俗好懂的說法,什麼出現痰栓,以及找台機器把肺裡的痰栓吸出來就搞定了——肺毛細血管裡的黏液,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痰液,這種黏液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請問要拿什麼來吸?這種說法非常不科學,是對醫學毫不負責任的宣傳,我不認可。”張文宏表示。

“真正的醫學,往往是專業人士,用大家聽不懂的語言,進行深入思考。然後變成一系列大家可能根本看不懂的治療方案。”張文宏表示,大家的關注可以理解。病理分析是臨床救治中很重要的一個内容,但不是臨床救治解決問題的全部。“以上海為例,已經關注到了對肺毛細血管的保護,從最早二十多例的危重症患者,到減少到現在隻有9例還在救治,充分體現了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醫護團隊都在盡全力保障患者病情不再加重。國家到上海市政府對醫療救治的支持,大家應該有信心!”

對此,劉良教授在自己的而社交媒體上也做了嚴正聲明:

1. 以下内容我不知道信息來源,也不知道是誰發的。

2. 我沒有幹預任何個例的臨床治療,每個病例都有他的不同特點,功勞是廣大一線醫護人員的。我不敢也不想貪天功。

顯然,目前網上流傳的對治療的參考,均為不完整的信息帶來的管中窺豹現象。而最終完整意義上的推論,還是需要等完整的報告出來。

“現在什麼也不說了,抓緊幹活是第一要務。”劉良教授在2月28日深夜回複了健康時報記者代表大衆傳遞的關注和問候。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