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雞翅、水煮肉片、韭菜合子,再來上幾個雞蛋大的四喜丸子……一桌菜肴,色香味俱全,很難相信這些“高段位”菜品竟全部出自三年級小學生之手,而這些也隻是德州市小學生勞動課上的冰上一角。
日前,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要求小學生學習種菜、做飯、修家電,今年秋季起執行,消息發布後,一度沖上熱搜。而其實,德州部分小學已将此項工作走在前列,每周一節勞動課,校園内開辟出菜園,專設“食育坊教室”,播種收獲、炒菜煲湯,一位位“中華小當家”,在勞動中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樣的成長教育“熱氣騰騰”。
小學生“廚王比拼”滿桌“硬菜”
5月10日,一場别開生面的“廚藝比拼”在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食育坊教室”拉開帷幕,參賽12名選手,是該校三年級12個班級選出的代表,他們身穿小圍裙、頭戴廚師帽,站在專為他們量身定制的操作台旁,正在檢查廚具用品,俨然“廚王争霸”賽前的模樣。
老師一聲令下,小學生們擇菜、切肉、和肉餡、備輔料……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一位正在做水煮肉片的小學生刀功了得,肉片切得薄厚均勻,放在一邊稍加腌制,打開爐竈,熱鍋涼油,加入蔥姜八角煸炒出香味,開大火爆炒肉片,随後加入清水,用鹽、耗油等制出一碗“靈魂調料”,倒入熱内,少頃,麻辣香氣撲面而來。
與此同時,其他小學生制作的“硬菜”也全部上桌,可樂雞翅、四喜丸子、蒜苔炒蝦仁、海鮮菇炒木耳、韭菜合子……“小廚神”們信心滿滿地展示自己做的菜肴,并帶着自己做的美食去教室内分享。
類似的“廚藝比拼”,學校常有舉辦。前段時間,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做菜是勞動作業的重要内容;金秋時節,學校菜園收獲頗豐,學生們就地取材,現摘現做,将新鮮美味一網打盡;每年還會舉行“廚王争霸賽”,京醬肉絲、油焖大蝦、地三鮮、餃子混沌應有盡有。
五年級學生可做一桌全家宴
“我閨女現在的廚藝,真的讓我刮目相看,年夜飯她是主廚。”五年級小學生魏靜逸的媽媽介紹,11歲的女兒已經能做三四十道菜品,去年春節團圓飯上小露一手,做了清真鲈魚、蜜汁鮑魚、水煮大蝦、木須肉等七道菜,其中自創菜“節節高”最受好評,黃瓜去心炒熟,裝入玉米、蝦仁,平直擺盤,寓意生活富裕節節高。
魏靜逸自小動手能力很強,爸爸媽媽工作忙起來,顧不上做飯,她就踩着凳子,給爸媽蒸好雞蛋糕。當然,優秀廚藝的習得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她曾為了學習做涼皮,用五斤裝的面粉,反複練習,連續幾天,全家都在吃不太成功的涼皮,直到做出一張晶瑩剔透的勁道涼皮,全家人分享成功的味道。
三年前,湖濱北路小學開設“廚房小當家”社團,魏靜逸首批報名,有了老師指導,她做得更起勁,曾在社團内完成包餃子、絲瓜粉絲扇貝湯、花甲粉絲湯、幹鍋土豆等大餐。
“我覺得做飯是一種樂趣,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我把做好的飯,送到辛苦一天的爸爸媽媽手中,特别自豪,我現在能照顧他們了。”魏靜逸自豪地說,自己還從學習做飯後,學會了如何買到新鮮菜、怎麼合理安排每日夥食。
“我知盤中餐”,校園内開辟出菜園
除了做飯,《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也讓家長們十分關注,“住在城市的孩子們,可能連麥子、雜草都分不清,讓他們去種菜有點難。”其實,德州已有不少小學在校園内開設菜園,把勞動課設在田間地頭,讓學生真實體驗“粒粒皆辛苦”。
10日下午,在德州市擡頭寺實驗小學校園内的菜園裡,各年級小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鋤地、拔草、澆水。“之前在家裡,父母擔心我們幹不好,很少讓我們參與農活中;現在通過勞動實踐課,我不僅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農活,還懂得了‘五一前後種瓜種豆’等諺語的真正含義。”來自德州市擡頭寺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安袁懿,正在小麥地裡拔草,不一會兒的工夫就拔了一捧雜草。
“小麥現在主要就是注重拔草,下一步準備施肥,等到芒種後就可以收割了。”安袁懿告訴記者,通過勞動實踐課,她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糧食。
“低年級的同學們可以拔草,高年級的同學們可以栽種、施肥等,增強同學們的勞動能力,也讓同學們了解到糧食生長的全過程,懂得糧食來之不易,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德州市擡頭寺實驗小學少先隊輔導員李玉龍表示,通過勞動實踐課,同學們變得更熱愛勞動,更珍惜勞動成果了。
勞動課教生活技能,也學會熱愛生活
“讓學生們來到田間地頭勞動,不僅僅是學習種地,在這個過程中認識種子、認識勞動工具、了解種子的儲藏,了解從古至今農業工具的演變,感受技術、時代的進步。”德州市擡頭寺實驗小學校長王輝表示,學校從2019年開始,每年圍繞一個專題展開戶外勞動課程,今年的課程小麥,播種、灌溉、守候,這期間了解二十四節氣,收割過程了解糧食的儲存方法,世界糧食産量,人類進步與糧食的關系。
此外,勞動教育的過程可以結合傳統文化,讀《史記》神農氏嘗百草為人類帶回種子,發明了陶器存儲糧食;結合信息技術,搜集資料,了解世界各國糧食産量,饑餓人口,我國的糧食進口和出口等,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立德樹人,在勞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培養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不但要發展孩子的智力,還應燃起孩子對勞動的渴望。”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老師說道,種菜澆田、煮飯炖湯是一項生存技能,但從一個孩子的成長角度來說,益處更多,做飯本身也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教會一個孩子做飯,便是在引導他熱愛生活,這将讓孩子終身受益。
逐步開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課程,為素質教育奠基
據了解,去年5月,德州市教體局印發《關于全面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學要開齊開足勞動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每學年設立勞動周或每月設立勞動日。此外,每學期開學前,各縣市區教體局還會“勞動教育實施建議”,如今年德城區春季學期勞動教育實施建議中,就詳細規定了二年級學生會種豆芽、五年級學生會炒土豆絲,這些與近日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要求不謀而合。
對于該《标準》發布後,部分家長提出的“孩子受傷”、“難以落實”等聲音,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校長馬瑞娟表示,“不要因為低估孩子的能力阻礙他們的成長,也請相信學校開全上好勞動教育課的信心”。
“三年前,我們在勞動課上開設烹饪内容,煮餃子的時候,家長趕到學校幫忙,怕孩子做不好,但事實證明,當我們教給孩子方法,他們會制造一個個小奇迹,現在孩子們從揉面、和餡、包餃子、煮餃子,全流程做得都很好。”馬校長說,“相信”也是一種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助力。
而對于學校是否能夠落實《标準》内容,馬校長介紹,最近學校老師們已經在逐步細化《标準》中的十大任務群,如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饪與營養、農業生産勞動等均是已開展内容,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方面,将盡快收集小家電,設計新穎課題,而傳統工藝制作、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等方面,或将引進社會力量,幫助多了解、多接觸,為全面素質教育奠基。
》》相關閱讀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以下為《标準》節選。
第一學段(1~2年級)
農業生産勞動:根據實際情況,種植和養護1~2種當地常見的水培或土培植物,如綠蘿、文竹等,或飼養1~2種小動物,如金魚、蠶等。
第二學段(3~4年級)
烹饪與營養:使用簡單的烹饪器具對食材進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涼拌菜、拼盤,學習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鹽、醬油、醋等調料制作涼拌黃瓜;将幾種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盤;加熱饅頭、包子等面食;煮雞蛋、水餃等。
第三學段(5~6年級)
烹饪與營養:用簡單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炖骨頭湯等,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能根據家人需求設計一頓午餐或晚餐的營養食譜,了解不同烹饪方法與食物營養的關系。
第四學段(7~9年級)
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通過閱讀産品說明書,了解家庭常用電器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保養方法。用螺絲刀、扳手等工具對家用電器進行簡單的拆卸、清理、維修等,如空調濾網的清洗,飲水機的清洗、消毒,家用電器小故障的判斷與維修等。
,